2003年01月21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亲人下岗的时候  
 


    随着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企业职工待岗、下岗、转换工作岗位已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那么,当这种事情降临到你身边,你的亲人也即将下岗的时候,你应当有哪些应对准备呢?首先要理解下岗人员的心理变化。下岗后,由于经济收入减少等多方面原因,下岗者的心理阵痛强烈。一是精神上的巨大落差。过去,工作紧张忙碌,时间安排非常充实。下岗了,由闲适带来的空虚、寂寞也随之而来。如果以前再有个一官半职,这种“轻松”的日子就更加难熬。二是经济上的窘迫。下岗后,经济收入大幅减少,即使有一定的经济补偿金,但“收入不确定性”的压力也会使人喘不过气来。三是感情上的疏远。下岗者,往往会主动疏远与在岗亲人的关系,使双方间产生莫名其妙的隔阂。这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双方的误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理解下岗亲人的这些心理问题后,处理也就相对简单了。首先,要千方百计帮助亲人度过下岗之初的不适应阶段。多与之谈心交心,帮助其解开“想不通”的疙瘩。只要你放下国企职工或曰“领导干部”的架子,不挑三拣四,钱,总会挣到的。二是要帮助亲人合理安排空闲的时间。找到工作自然好,没找到工作也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可以帮做家务,也可辅导子女;可去补课充电。制作、修理、饲养、撰稿,在岗时没有时间进行的业余爱好,现在都可以当成正经事去完成了。三是对亲人要宽容理解,允许其偶尔“卸卸火”,卸掉一部分压力,发散一部分怨气。既然“卸火”对亲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好处,我们偶尔受一点“气”也算值得。四是对亲人经济上一定要信任。千万不能因亲人下岗而克扣其钱的使用,那样他会感到非常痛苦,非常伤心,双方的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只要亲人间加强沟通,互相关爱,下岗这道坎就一定能够迈过去。(肖燕)

    大龄下岗女工就业新天地

    新华社消息都说大龄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可甘肃省妇联家政服务中心培训的首批“月嫂”却得到了社会的青睐:50名学员都在35岁以上,结业的当天就有26人与用户签约。“月嫂”培训,让这些大龄下岗女工找到了一片就业新天地。“月嫂”就是为产妇伺候月子,俗称“月子保姆”。甘肃省妇联家政服务中心结合大龄下岗女工的优势,进行专业培训,让“月嫂”们在伺候月子和家政服务上都成为一把好手。“伺候月子也要专业化”,甘肃省妇联家政服务中心主任杨光斌说。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不愿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而希望有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比较高的“专业人员”来抚养婴儿、伺候月子。为了适应年轻父母们的要求,家政服务中心的“月嫂”培训班专门对“月嫂”们进行了产前产后护理、医疗体育、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门培训。培训期间,家政服务中心还为每一位“月嫂”进行健康检查,发放健康证,让她们持证上岗。为了确保“月嫂”的服务能够尽职尽责,家政服务中心对“月嫂”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职业道德培训,并和“月嫂”、用户签订了三方《家政服务协议书》,要求“月嫂”在工作时做到“嘴勤、手勤、腿勤,热情服务”;同时也为“月嫂”的权益维护建立了保障。为了调动“月嫂”们的工作积极性,家政服务中心还准备推出“金牌月嫂”计划。在甘肃省妇联家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中心制作的“月嫂”服务跟踪卡,上边详尽地填写了用户和“月嫂”的资料,并专门设立了“用户意见”一栏。一个月以后,家政服务中心根据反馈的服务跟踪卡,评选出几名“金牌月嫂”,月工资将达到1000元。“以前总觉得像我们这样年龄偏大,技术单一的下岗和失业女工找工作困难,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但“月嫂”这个岗位却让我找到了自信。我将尽职尽责,真诚服务,争取做一名‘金牌月嫂’。”晓琴是首批签约的26名“月嫂”之一。“月嫂”这个岗又让44岁的她重新燃起了创业的希望。(宋常青王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