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集邮业务怎样由冷变热


  □徐基坎
  眼下,由于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纪念和特种邮票连年打折,尤其是1998年的全年票,集邮者按每套150元预订的,如今在邮市上仅值100元左右,今年的几套新邮刚发行就跌破了面值。邮民们的合法利益由于长期受到损害,不少的人表示从此再也不集邮了。近日,看到国内几家邮政报纸开展了集邮业务怎样由“冷”变“热”的讨论。有人在鼓动广大青少年和农民都来参加集邮,似乎打起了挤青少年和农民手头的钱的主意。
  这些年,国家邮政局把国家赋予的独家发行、销售和管理邮票的大权当成了一棵摇钱树,只顾创收,不讲政治。他们的做法一是违反了《邮政法》和国际惯例,扭曲了纪、特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属性,不拿到邮政窗口出售,而是纯粹作为商品,交给官办的“中国集邮总公司”垄断经营,获取暴利。作为集邮公司,光是推销邮票卖钱,却不敢开展邮票回收业务,把风险丢给了邮民;二是大量发行高面值邮票,不管邮民买来有无使用价值,也不允许把高面值的调换成低面值邮票交寄邮件;三是他们不敢提前公布邮票发行量。没有透明度,对邮民说来无疑是设置的陷阱。他们的这些作法,让集邮公司赚了大钱,从93年的10.4亿元猛增到97年63.07亿元,98年近80亿元的创收,攫走了邮市大量资金,造成邮票贬值,邮民受害。
  按官方统计,全国的集邮爱好者、投资者超过了2000万人,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政治,并一针见血指出: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认为,靠不正当的邮票发行方式发财不是讲政治,邮政管理层最大的政治就是要维护2000多万邮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邮市多年低迷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揭穿,激起了邮民的不满。某些报刊对此也有具体的报道。
  所以说,集邮业务要想由冷变热,把失去的集邮者重新召唤回来,把广大青少年和农民也拉进集邮队伍,我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国家邮政局必须尽快出台保护邮民利益的有效措施:一是把纪、特邮票拿到邮政窗口,通过使用消耗,成为“物以稀为贵”的能增值的艺术收藏品;二是削减纪、特邮票的发行量,降低新邮面值,使之与交寄邮件的邮资大体相符;三是借鉴外国经验,销毁邮政库存积压的打折邮票;四是多考虑青少年和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出售一些低于面值的盖销票,供低收入的人集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