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进家庭 五道坎挡道


  去年一些城市放松了私家车的控制,金融单位推出了汽车信贷业务,轿车厂家也相继下调了价格。然而据《中国物资报》报道,1998年中国汽车业在多年持续增长后,出现了零增长。据有关部门预计,去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60万辆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比年初计划的165万辆减少3%。去年汽车库存积压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1.4万辆,同比增长15.7%。
  在积极的政策行为下,为何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的形成在现阶段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汽车价格请再降一降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进入家庭的先锋车型往往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车型。据《经济参考报》载文披露:有关调查机构在对我国12个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表明:在这些家庭中,奥拓在他们计划购买品牌里处于首位。这一要求说明,适合中国目前国情进入家庭的轿车是价格低廉的经济型轿车。因此,许多人在盼望经济型轿车时,也迫切希望目前的轿车价格能再降一降。去年一季度,国产轿车厂家竞相大幅度降价,有些人以为,国产轿车价格已经难有下降空间。然而,今年1月天津夏利和长安铃木奥拓再度下调价格。奥拓其各种车降幅在8%左右,分别比原车价降低了4000———5000元,富康普通型价格也从11.8万元调到11万元。从这些降价举动来看,国产轿车再降价还有潜力可挖,而这种潜能的发挥,将极大地加快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

            办证费请少一点

  这些年在谈到私家轿车大发展时,一些人想买却未买,倒不是他们买不起车,而是发现买车之后的费用太多,这其中的一个大头,就是办证费。而时下汽车的办证费只见涨却不见跌,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为了控制私家轿车的发展,采取限制性政策,使私家车牌照水涨船高,有的办证费甚至贵过车价。据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会提供的一份调查表明,上海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其家庭汽车拥有率仅为0.6%,据说上海有的私家车牌达到了10多万元。
  一些中小城市却将家庭轿车的购置当成一块“唐僧肉”,通过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在办证时,强行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少的几千元,多的上万元,让购车者承受了本来不该承受的费用,极大地影响了购车积极性。

            油价能否压一压

  购车的支付只是首期投入,更大的投入则在后面。而花费最多的一项则是油费了,一年的耗油少的有数千元,多的上万元,因此油价也是影响汽车消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在购车时,也很希望能把油价压一压。据报道:我国的汽油价格相比国际油价而言,高出不少。也许正因为国外的油价比我国便宜,才出现了许多成口油走私案件,因此,应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路上收费要减少

  近年来,无论是在国道,还是省道,以至于县乡公路,那些在路中建起的收费站不时出现。一条路上,甲境内收了费,乙境内还要交费,汽车走上几百公里,交费就要上百,甚至数百元,这种乱收费现象,曾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责令拆除了一些,但百姓反映,仍有漏网之鱼。汽车交了养路费,再交过路费,且层层设卡,购车者哪里承受得起呢?从发展汽车工业的角度出发,应该要下大力气减少这些关卡,减少路上收费。

           信贷消费手续再简些

  去年,国家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推动私人购车,首次推行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是好事,然而人们却发现,这种信贷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这是因为目前贷款购车程序相对较为繁琐,特别是汽车贷款的“担保瓶颈”一时难以突破。据介绍,目前贷款购车的担保手续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有价证券和个人承担质押;二是用所购房产或其它财产作抵押;三是单位担保。这三种方式对于想买车的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林新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