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邮预订方式、内容、政策上来看,本次新邮预订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其一,除保证正常的预订外,将发行邮票总量的25%并通过邮政窗口向社会公开销售,以满足不同收藏群体的需求。其二,取消集邮协会代为会员集体预订的传统方式,由会员个人亲自到集邮窗口办理预订手续。这种操作方式,避免了少数邮协负责人,将集体邮品拿到市场高价出售,获取差额利润的弊端。其三,从“民族大团结”版张发行之后的新邮开始减量,使邮票发行总量逐步达到1996年的水平。反映出邮政发行管理部门已着手解决长期困惑着人们的发行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其四,在公布新邮发行计划的同时,将80%以上的邮票图稿向公众展示出来,以加强新邮发行的透明度。上述举措,充分说明了邮票发行部门对待本次新邮预订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
从2000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表的内容来看,邮票内容取材较理想,邮票面值设置得也较为合理。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全年新邮发行总套数、总面值与往年相比,均有所降低,给人们造成的总体印象是既减了量,又降了价,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以1998年邮票为例,全年发行新邮31套,总面值146元,平均每套票所需资金4.71元。而2000年的新邮在平均后,每套所需资金6.75元,高出前者43.3%,即使考虑进调资因素,实际总面值仍将高出1998年许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新邮在减量减套的前提条件下,邮政收回资金的总市值保持不变或相对提高。
除此之外,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新邮预订消息在市场上似乎很难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由于人们在1999年的新邮预订中已受到重创,不仅投入资金严重被套,且莫名其妙的就遭受了百分之几十的损失,其结果令众多集邮者深感伤心与失望。尤其是在目前邮市极度低迷的情况下,集藏者缺乏信心,很难指望2000年新邮能创出新的奇迹来。市场目前的心态是既不愿轻易参与新邮预订,又不敢购买老邮品投资,惟一的想法就是确保手中仅存的一点资金。
目前看来,管理层正在完善前期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时机,以达到启动市场的目的,但愿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新邮预订而作出的努力。
(苏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