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面临“入世”冲击


  随着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入世”对中国足 球会产生影响吗?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虽然足球与“入世”,看 上去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作为一项在中国已推行了近6年市场化 改革的“产业”,中国足球必然将面临融入世界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 战。
  目前,中国足球的市场开发还只停留在“广告媒介”阶段。从19 94年至今,在争夺中国足球这个广告媒介的争斗中,“大局”一直由 外国企业把持,中国企业仅仅占领了地方俱乐部的“阵地”。而且, 与外企买断冠名权获得的广告收益相比,大多数插足足球的中国企业 入不敷出。
  今年,一家中国饮料企业赞助辽宁足球俱乐部的愿望最终被中国 足协否决,因为在足协与外企签订的协议中,已将中国企业的市场份 额“排除”了。这说明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首先,最早认识到 中国足球巨大市场潜力的是外国企业;其次,国外企业拥有丰富的市 场经验,吃亏的总不是人家;其三,中国足协没有调控足球市场的能 力。而应该强调的是,外资在中国足球市场开发阶段的主导作用是在 未“入关”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旦中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在更为“ 平等”的条件下,中国足球市场的走向又由谁来操控呢?
  今年初,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足协就购买国内联赛转播权而进行的 谈判一波三折。与此相对照的是,电视台早早就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 了意甲、德甲的电视转播权。与欧洲的高水平联赛相比,中国联赛这 一“商品”在电视转播领域的竞争力是很低的,作为买家的中央电视 台当然要讨价还价了。“入世”后,国外高水平的体育竞技项目通过 电视转播进入中国市场将更为便利。近来,已有一些国内商家获准为 国外体育产品的指定代理,这对中国的体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 消息,因为选择体育商品的余地更大了。但对于市场经验还很欠缺的 中国体育产业来说,却未必是好消息。虽说有竞争才有发展,但以目 前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看来,“入世”后也需要“特殊保护”。
  几年前,国外一些足球俱乐部就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其在华影响了 。今年早些时候,更有一家外国企业在评估广东某球队的价格准备购 买;联赛中期,又传出传媒大王默克多要收购国内某著名俱乐部的消 息。显然,冠名权已无法满足外企的胃口了。
  当今,世界足球市场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一样,最好的资源几乎 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耗”了,而发展中国家只是发达国家的资源 供应地和加工者。像巴西,最好的球员几乎都在欧洲踢球。中国联赛 目前也开始涌动球员外流,作为国际足联的成员,中国足协在球员出 国问题上,也会渐渐与国际接轨,限制会越来越少。还有消息说,有 一些外国俱乐部打算在中国建足球学校。但是,在“入世”后开放的 市场中,任何足球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会遵循“市场规律”,也 许有一天,我们的联赛会成为没有球星的联赛,而中国球迷恐怕只能 去充当“欧洲五大联赛”的看客了。
  (彭锦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