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热中的冷思考


  不管你怎样看待或承认与否,博彩业已成为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一种生机蓬勃、方兴未艾的产业,它不但是一种为社会福利、体育事业等筹集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给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投机获利的机会,的确受到百姓的欢迎且日趋火爆。彩票业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被冠以为“无痛税收”受到政府的支持。以成都市电脑型体育彩票为例,从最初每期(每周一期)销售200余万元迅速增至每期销售1000、1900、2000余万元。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彩票发行也异常火爆,如北京市发行的福利彩票仅三天销售8000余万元。
  在投机和投资的区别上争论不休虽毫无意义,但市场经济的投机成分肯定十分重要和关键。一方面投机可以产生巨额收入,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为公益事业作了奉献,增加了税收。前不久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正常的投机,本质上是对市场的一种预测或预期,就人们的逐利本性而言,市场投机无可厚非。”因此,博彩业之所以从热烈到火爆,根本原因仍是公众投机心理的驱使且机会均等,它不但具有公益性、盈利性,也是典型的付出(爱心)、机遇与幸运的结合。但是随着博彩业的升温,也有不少人士对此关切和质疑。
  电脑型体育彩票开展以来,每期或几期产生“百万巨富”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以周期短、机会均等、巨额彩金等特点吸引着众多彩民,不管上下班、闲聊间均能听到与彩票有关的人和事,而媒体也不惜篇幅推波助澜,其言词无不引导对一夜暴富者的羡慕。如此,谁又能不对“制造百万富翁的机器”动心呢?而这些渲染可能与博彩的真正意义和初衷背道而驰。笔者以为,目前博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不能正确对待博彩。如成都一蒋姓彩民每月收入2000元,为了还清买房欠下的债务,每期买近千元的投注,不但一无所获,而且使家中争吵不断。还有不少人每期以几千元投注,结果血本无归,四处举债。甚至还有一个体户将十多年三万余元的积蓄分两次投注,结果竟然气疯了;其二、某媒体报道说,某工人中彩后贺者络绎不绝,他也大大方方地从厂领导、职工、亲朋、邻居到同学等,轮番请吃、请旅游,一个多月后几十万元彩金便“消化”了大部分。另有报道说一退休工人中大奖后,将彩金一部分捐给组委会,另一部分捐给贫困学生,差点造成“妻离子散”的结局。两个极端说明,媒体应对如何处理好彩金与公益、家庭等方面的关系加以正确的引导。
  由于我国彩票业发展历史不长,管理、法规等尚不完善,对此质疑或不屑的人也不少。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认为,彩票的特点就是不劳而获,因它不生产任何产品,而彩票主办者却可坐收高额资金;博彩以巨额彩金为钓饵,命中率极低。以成都市电脑型体育彩票为例,中末等奖的机率约为1/500(注),中特等奖的机率起码为1/5,000,000(注)以上,因此从概率论来看,购彩者注定绝大多数会亏损,而售彩者是只赢不亏。另外,从体育是国家重要事业之一看,它赶不上教育、科学和卫生,如能搞体育彩票,为什么不搞教育、科技、卫生彩票?可能后者搞彩票的理由更充分些。另外,也有不少人怀疑目前的体育彩票是否真正或有多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管理是否科学、严格、有序?帐目是否应象“希望工程”一样向社会公布等等。
  (熊德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