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气质为何异性化


  某幼儿园7岁男生小明,长得俊秀灵慧,平素爱着女儿装,愿与女同学一起玩,而讨厌和男生在一块,老师也认为他太女孩子气,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小明由父母带着,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了解到,小明是独子,父母均喜欢女孩子,于是自幼将小明当成女孩打扮,穿红戴绿,留小发辫,戴蝴蝶结。小明平日也喜欢与邻居的姐妹们玩布娃娃,扮演妈妈及姐姐的角色。年纪稍大后,父母给他改换男装,他很不乐意。又哭又闹,父母只好作罢。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证明小明生长发育良好,外生殖器呈男性型,无隐睾症。
  小明为何性格女性化呢?他的这种气质和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医学上,这种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与自己本身的解剖特点相反的现象叫“性识别障碍”,也就是男孩子具有女孩子的气质及行为,或女孩具有男孩的气质及行为。我们知道,正常的儿童在3—4岁即可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有性识别障碍的儿童,却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
  这类小孩在幼儿期往往给人以文静可爱的印象,但到了学校,其过分女性化的行为却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讪笑。有性识别障碍的女性正相反,她们行为粗犷,喜欢“打游击”,玩弹弓,舞枪弄棒,喜欢着男装,惹是非,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性识别障碍除少数是由于解剖生理异常,如染色体异常、性腺异常、内分泌障碍等引起外,绝大多数是由于素质、环境、教养及心理因素所致。例如,有些男孩子素质上就倾向于文静,如果母亲又喜欢将他打扮成女孩,对他过分照顾,太讲究衣着的整齐、美观,活动要求过于文质彬彬,就会促成女孩气质的发展。相反,女孩也可具男性素质,当家庭对她缺乏教养,过着男孩式粗犷生活,整日与男孩子为伍,也容易养成男性化的女孩子。性识别障碍若仅仅由于环境教育不良所致者,改变环境,正确引导后,可以治愈。但如有明显的异性化素质倾向,或解剖生理因素不能去掉者,常常不易完全治愈。少数人在成人后,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者。
  由此可见,父母不应该凭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的孩子。对于性别过于文静、害羞,有女孩气质的男孩要从小加强男性训练,培养勇敢、活跃、大胆的男孩性格,这样,才能够使小孩避免性识别障碍。
  (秀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