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黑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病之一,多发生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病率越高,占白内障的50%以上。瞳孔产生病变时会变得混浊,就叫做白内障。按其病变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代谢性障碍白内障等类型。其发生和年老、晶体老化等因素有关,但病因还未完全清楚。
  老年性白内障在临床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按其发展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宽妆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一般发病从初期到成熟期需较长时间,多数经过几年,到整个晶状体变成灰白色混浊,病人的视力只有光感或眼前手动时,即到了成熟期,此时是进行手术剥离的最好时机。在早期和未成熟期可使用“白内停”等药物,对延缓白内障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核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的另一种类型,其混浊现象主要发生在晶状体的核,初时核心显黄褐状混浊,病情逐渐发展后,颜色慢慢加深,最后可变成深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形成黑色内障,所以又称为黑内障。有的老年人不用戴老花眼镜或原已戴老花镜患病后反而不用戴了,原有近视者其近视程度会明显增加,到了后期才会显著降低近方视力,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一样,其病情发展过程也是很缓慢的。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没有其他眼疾,术后配戴上适度的眼镜或者装上一个人工晶体,即能达到复明的目的。
  (秋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