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无常


  □方先俊
  这一夜月色很好,我踩着雪“咯吱咯吱”地去上哨。时近深夜,光风霁月,万籁俱寂,一切都很利于思考。我想到家乡江南,若在这样的雪夜,划着乌篷船去访友,那该是多么有趣;又想到王徽之“雪夜访戴”兴尽而归的故事……
  忽然,一个人从我看管的飞机后面迈出来,原来是连长来查哨了,我竟没有发现。连长一脸严肃地说:“怎么‘敌人’靠近你还没有发现,想什么了?”我红着脸低声说:“我想到王徽之雪夜到剡溪访戴逵的典故。”连长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拍拍我的肩,笑了:“剡溪是我的家乡,我也想江南啊!但站岗放哨的时候可不能开小差。”连长给我整整军容,和颜悦色地说:“我看过你的档案,你在学生时代就发表过文章,是我们连里的秀才,读书写作更适合你一些,师政部办有一份《青年人报》,你去毛遂自荐吧,看他们能不能录用你。”说得我心里热呼呼的……
  第二天早起,又是个风搅雪的天。这天的训练科目是投弹,我扔了几膀子,连长就让我出列,到南营房(师政部)去自荐。我揣好在中学时代发表的作品和获得的荣誉证书,顶风冒雪,壮怀激烈的上了路。我边走边打腹稿,见了首长该怎么说?既要表明自己的来意,又不可有浅薄之嫌……越想越紧张,临出门时的热情陡减,我对自己说:“向后转吧!”
  风雪抽打着我的脸,生生地痛;脚埋在没膝的雪堆里,生生地疼。我的身体慢慢向后转,蓦然,我留在雪野里的脚印使我惊悚了。我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勇气和信心的脚印,正在被无常的积雪打扫着,有的已被抚平,有的已被掩盖了一半……这似乎是生命的某种昭示,也许领悟不透。但那时,我想,在我19岁的旅程中,作出过很多奋斗和努力,流了汗,出了血,也取得过成绩。但这一切,就像我留在雪地里的脚印,生活时时在打扫,不能长留于世。开拓前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信心,但退回原路岂不更是无聊?于是我再次扭转身体,毅然选择了向前的道路。
  我像一个雪人走进了政治部,用打着哆嗦的手向首长们行了个军礼,把打好的腹稿用流利的普通话向他们陈述。首长们的眼里流露出惊诧的目光。一位首长握着我的手说:“小伙子,看你一脸稚气,怎么敢来毛遂自荐呢?”我说:“是这雪地里的脚印告诉了我开拓生活的道路,不管成功与否,雪原上的脚印已迈进了政治部的大门,我会觉得无憾。”几位首长听着笑了。另一位首长说:“好,就冲着你这个胆量,我们也要破格录用你!”
  我终于迈进了政治部的大门,在《青年人报》社做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报社的十几名同志中,我是唯一的战士身份,其他人都是工作多年的干部。战友们戏谑地说:“方先俊是洪福齐天啊!”我不置可否,但我想,不是我的命运好,而是我自己给了我好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