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保研


  □吴治黎
  目前正是大四学生联系就业阶段,女儿从北京来信说,全国最大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到她们人民大学招聘,为吸引学生投奔,向应届生们播放了精心创意的广告片:一名刚到该报的大学生,才走上记者岗位,便配备了工作用车、笔记本电脑及手机三大件,整日工作风风火火又充实愉快……片子播到最后,是主角在忙完了一天的采访后,惬意地对着镜头说: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总是对着远方的故乡,在心中默默祝福:爸爸、妈妈,晚安!这不无浪漫和夸张的片子播完,自然令在场的大四学生十分感动。然而,如此诱人的好职业、好待遇,依然没能动摇大四一部分人———2000年志在考研的一群人的决心。
  女儿就属于后者,一个厉兵秣马、将在新千年一月投入考研搏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个瞄着更高就业职位起点而暂时有所放弃的那类人。她或她们,就是那些早在大三甚至大二,整天坐在学校图书馆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持卷而读、夜深了才匆匆归去的那群人。
  由于女儿的选择,我自然比任何人都关注2000年国家考研的信息。据报载,今年国家研究生计划招生8.5万人,报考人数达40万众,为历年最高,一月“研考”,将是一场何等激烈的拼杀啊!
  或许,机遇总是垂青有所准备的人。就在我和妻子内心忐忑地为女儿祈祷成功时,女儿突然从学校打来电话,报告了一个特大喜讯:鉴于她历年的学分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由于她在系团委的出色工作和表现,系上确定她为保送研究生并业经校党委审批通过,人民大学的助学单位之一“美的”集团并将给她1000元优秀生奖学金,以表彰她勤奋学习的精神。
  女儿在电话中不无自豪也不无深意地说,被保送研究生,决不是一种幸运,这个结果接受了严格的评头品足:系上将她和另一名保送生的名字,以红榜张贴公示一周,征求师生意见———哪怕是某一科考试成绩包括体育成绩有些许不实或误差,一经有人异议(当然,须提出证据),即会被取消资格。公示表明,女儿的保送,大家服气,一派赞同。同寝室的姐妹们有一句话,说:吴娅民,即使要经过一月的考试,你也必然是这种结果。女儿说,这是对她的客观评价,也是一种公允的首肯,还有什么比竞争对手的折服更让人欣慰呢?
  的确,女儿被保研不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知女莫如父,她在进入大学后始终有“不飞到最高我会后悔”的信念,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鞭策她在大学的日子里,每天只有两个字的内容:学习。成功,是她持之以恒远离懈怠的结果。
  青春绚丽属于赋予青春勤奋内涵的学子。尽管女儿考研已预先折桂,但作为父辈,我仍祝愿如我女儿一样为一月大考而孜孜不倦的每一位学子好运,并向你们深深道一声辛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