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俐略曾经说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谁能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法国自然科学家雷奥米尔后来证实:只有雄蝉才会发声,其鸣声产生自腹部两块肌肉对一层膜的摩擦,原理颇似击鼓。
同样,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对于日日吃在我们成人嘴里的肉,谁能弄明白它———既有着丰富的营养,又潜伏着莫大的危害呢?
习惯是伟大的,改变习惯必须有发聋振聩的警钟。现在每日餐桌见肉的饮食,因得益于“营养好、口味佳”,很有些人已觉是天经地义。然而,美国食品药物检查局的检验报告却叫人大吃一惊:发现食物含毒成分95%来自肉、鱼、蛋和乳制品,其中以牛肉、猪肉食品最严重。数据显示,少吃含农药、杀虫剂、抗生素、荷尔蒙、生长激素等成分的动物肉及内脏,至少可以减少高血压、痛风症、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
值得回味的是,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把肉类蛋白质列为“头等”,蔬菜蛋白质列为“次等”。但是,后来医学证实,科学家错了:蔬菜里的蛋白质对人体不但有同样的营养价值,而且比肉食吸收得好、几乎不分解代谢毒素。
美国学者约翰·罗宾逊指出,人类适合素食。从人类的生理构造、消化系统与食草、食蔬菜水果、谷类动物的生理构造极为相似,却与食肉动物十分不同。人类生理有几个方面不利食肉:人的胃酸较食肉动物少20倍,但碱性唾液内有很多酵素,可以消化谷类;食肉动物的肠道明显短粗,利用迅速排泄肉食分解产生的毒素,而成人肠道却是身长的4.5倍,容易滞留肉食分解的毒素,长此以往,必定危害健康。罗宾逊还认为,人类正在通过畜牧来害自己。例如饲养者在猪身上注射荷尔蒙,使其加速长大,并且给猪使用抗生素或注水使每头猪体内增加更危险的毒素。
相对而言,鱼类比畜禽类食品较安全。我们知道,动物脂肪主要有饱和脂肪酸,它的过量摄入,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猪、牛、羊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等远高于鱼类等水产品。而鱼油所含的某种不饱和脂肪酸,倒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形象地说,会游的鱼虾比会飞的鸡鸭好,会飞的鸡鸭比四条腿的猪、牛、羊好。
素食是科学的饮食方式。现代人把素食比喻成血液的净化剂。粗米、枣栗、豆菇、青蔬、营建了至纯至净的生活境界。当然,素食并非一概排斥晕食。比如,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动物性蛋白和其他营养物质也是不可缺少的。又如,日常食用油纯用花生油对人体并不好,若花生油与猪油混用,效果更佳。
(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