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云 我国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自己的狂欢节,就是元宵节。
“正月里闹元宵”,一个“闹”字,活脱出狂欢的场面与气氛。唐宋时代,除了观灯,还有各种表演,宋代汴梁御街上搭起几百丈长的露天舞台,表演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万街千巷”也都热闹非常;商号衙门都设有乐棚,富豪人家竞相夸耀,让家伎在露台上竞奏新声;大街上更有“数十百队”民间舞队,箫鼓齐奏,令人接应不暇;还有壮丽缤纷的烟火映红夜空。
元宵节的庆祝,后来发展到连闹三夜,这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谚语便能看出。狂欢,便要打破常规。西方的“愚人节”这天,允许人们任意偏造谎言;中国的狂欢节,最突出的要算打破“男女之防”了。
有人说,春节是家族的节日,元宵节是社会的节日。只有元宵,深闺中的青年妇女才可以任意遨游。传说司马光的妻子要求外出观灯,他回答说:“家里没有灯?”妻子又说:“也要看人。”,回答是:“我不是人?”这段轶事表明了妇女对暂时摆脱束缚的急切心情。
有个明朝人描写灯节说:“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拾妇女鞋挂树上如秋叶。”在南宋京城,每到元宵节的后半夜,还有人操起一种临时职业,叫做“扫街”,就是专门拾取遗落的首饰。可见人们的狂欢达到何等程度。
现代人已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中,最受世界珍视的,往往是最独特的东西。
元宵,这个中国式的狂欢节,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各国观光者叹为观止,也使我中华儿女为自己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