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酋长,就令人想起电影电视上非洲丛林深处原始部落的首领。那通常是一个上身裸露,满脸风霜,只会讲土著语,与外界隔绝的老人形象。然而,在尼日利亚,我却发现酋长也“洋”了起来,开始接受现代文明。
一次,我们在尼国中部一个叫莫依波的乡村火车站改造铁路。火车站四周是莽莽丛林,丛林中有几座村庄。我随一名警察去拜见当地的酋长,求得他的保护与关照。在尼国,酋长也有“国王”之称,是一方实际上的行政长官,每月还向政府领取薪俸。政府与地方农民发生纠纷,往往都要酋长出面,才能把事情“摆平”。该酋长的住宅坐落在绿树丛中,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院,四、五间圆顶圆身的茅草土屋分布四周,中间是一片开阔地,耸立着几棵芒果树。我们去时,酋长下地干活去了。酋长妻子在家煮木薯(当地人的主粮)。不一会儿,一位矮小、瘦削、精干,看上去50开外的男子被人通知回来了。经介绍,他就是酋长。我和警察用英语与酋长攀谈起来。酋长操一口从英国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流利英语,用词典雅,出语惊人。他自称是King(国王),当地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归他管。该车站就是以他祖父的名字命名的。他允诺一定管好他的臣民,配合中方工程人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他还表示,第二天就召开附近几个村庄的长老会,将一直设在车站的市场暂时搬到村子里,以免影响中方人员的休息。为了表示感激,我特地送酋长一只带闹钟的国产电子表。酋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即将表戴上。问起酋长高龄,酋长扳起指头一算,86岁了。哟,我惊得直吐舌头。我一生从未见过如此硬朗的古稀老人,面容清癯,头上没有一根白发,身体挺直,步履稳健,耳聪目明,说话清晰,嗓音洪亮。后来我还亲眼看见他骑着印度造的28自行车穿行在崎岖的林间小道上,走乡串户,解决农民的土地纠纷。听酋长说,像他这样硬朗的老人,当地多的是。酋长之所以长寿,想必是因为他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污染,长年沐浴着绿色,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更享受着“资格”的绿色食品。要知道那里庄稼是刀耕火种,不施化肥,粮食、蔬菜绝对没有污染。
几天后,酋长到我们驻地回拜。只见他身穿雪白的长袍,头戴白色圆帽,胸佩长长的灰色珠宝项链,右手腕戴一只硕大的玉镯,左手腕戴着我送的那只电子表,手持一只粗大的黑色木拐杖,上面雕有蟒蛇、雄狮等图腾。酋长身后还跟着一位眉清目秀,毕恭毕敬的青年男子。原来是政府配给酋长的秘书,毕业于尼国名牌大学法律系。交谈中,秘书给我看了他头戴黑帽子、身穿礼服的毕业照。当时我想,中国秘书的形象大都是西装革履,手挟黑皮公文包,而我眼前这位秘书却在凉爽季节,只穿一件灰不溜秋的短袖衬衫,脚蹬塑料拖鞋,提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了几本皱巴巴的练习簿,一副寒酸相。只见黑人来来往往,见了酋长都要行礼致敬,但时代变了,不再像昔日那么俯首贴耳了。
酋长讲英语,戴手表,骑自行车,坐火车,开始走向现代文明。然而,古老的酋长制历经原始部落时代、殖民时期,延续到20世纪末叶,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与现代都市文明并存。这确为非洲一大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