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春风”致病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约占全年的70%以上,其罪魁祸首就是温暖的春风。临床实践证实,当暖流性的春风不断入侵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比例也比寒冷时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也常常发生在春风吹拂的气候里。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菜花黄,痴子忙。”
  春季里,人们喜欢外出踏青。当室外风速超过每秒6米时,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使人患上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病情也极易加重。此外,多风的春天,风道上的负氧离子数量大大减少,容易使人感到紧张、压抑和疲劳,年老体弱者常常因此而患病。
  气候规律告诉我们,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所谓“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由于冷暖空气经常“交战”,胜负难料,所以春风也不都是温暖的。当冷空气占优势时,春风便是冷风。此时气温突然下降,乍暖还寒的天气使人体极难适应,不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为麻痹大意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医学家和气象学家调查结果表明,每年的3—4月份是心肌梗塞病的高峰期之一,其中诱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天气之一就是“寒潮过境时的大风”。
  研究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早春”或南方地区的“春寒”或“倒春寒”天气下,气温常常在0—10度范围,此时,风力每增加一级,给人体的感觉就相当于气温下降2—3度。从这个“感觉”说,春风有时比冬天的风更富寒意。所以,为了预防寒冷的“春风”致病,人们一定要关心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霍寿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