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绿化习俗


  侗族的“女儿树” 聚居贵州的侗族,每当家里生了孩子,就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十株或上百株杉树苗,称之为“女儿杉”。待孩子长大结婚时,这些杉树便是新婚夫妇的家产。
  白族的“插柳枝” 云南大理白族,立春前要举行“插柳枝”。成群结队的人汇集到河边,每人手舞两根柳枝,插在水岸边的泥土中,愿它快快成长,给白族带来吉祥如意。此外,白族群众还喜欢在自己家的周围栽种茶花,他们认为茶花能代表赤诚的心。
  傣族的“定居树” 云南傣族群众有个习惯,他们每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都要带上树苗,种在自己新居周围,让他们生根、开花、结果。
  黎族的“合欢树” 我国海南岛的黎族,男女青年定情时,女方赠男方两棵“订婚树”;结婚时,新娘要送婆家两棵“新婚树”;生子时,外公外婆又给外孙栽植两棵“满月树”,这些树人们称为“合欢树”。
  苗族的“增岁树” 湖南湘西的苗族,不论谁家生了孩子,都必须种一株树,以后每增一岁,再种一棵。孩子长大结婚时就把这些树木作为家业。
  哈尼族的“龙树” 云南红河畔的哈尼族,每年春天要举行祭“龙树”活动。他们认为森林里有哺育人们的“阿妈”,因此,祭龙树时,要泼洒吉祥水,祝愿五谷丰登,美满幸福。周恩来总理就曾与哈尼族群众一起举行过这一活动。
  景颇族新楼的“龙竹” 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每当新建的竹楼落成时,人们不仅敲响脚鼓祝贺,还要在竹楼的周围种植几蓬龙竹,使山寨苍翠碧绿。
  纳西族的“花” 云南丽江纳西族喜爱栽花,家的庭院里栽满了各种花卉,素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只要进入纳西人的庭院,一阵柔和的香风便会扑面而来。
  布衣族的“保寨树” 我国布衣族山寨的出入口都有一株或几株特别大的松柏树,这些树一般由村里年长者管理,每年都要在这些松柏树周围栽上一些小松树,他们认为松柏顶风傲雪,可保山寨平安。
  (西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