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安度“反抗期”


  □王震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孩子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3—4岁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5岁的第二反抗期。这两个重要时期的心理发育状态,往往会影响他们今后性格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孩子安然度过“反抗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岁以后,孩子已能区分自己与环境的不同,产生了独立行动的愿望。当他感到自己受到限制的时候,就会出现反抗倾向。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家长怎样对待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反抗呢?一味的顺从会使孩子错把胡闹当作武器,一味的拒绝会使他们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与魅力。正确的方法是:如果孩子的反抗是无理的,父母的责任是让他明白这种反抗无效;如果孩子的反抗是合理的,家长则应当明确认输,让他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从反抗的不同反馈中变得聪明、健康成长。
  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也极为重要。孩子十来岁时,对事物认识能力和世界观已在初步形成,开始进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第二反抗期”。此时他们总会有一种“我已长大了”的感觉,时时处处都要表现独立、自强的个性。不幸很多家长对铆足了犟劲进行反抗的孩子,常常感到恼火和无奈。此时绝不能以钱来“贿赂”孩子或无节制地妥协让步,而应该仔细分析孩子的内心状况,“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招安”反抗的孩子。
  其一、尊重,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这时,你可把自己所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孩子在你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了自主权,既让他表现了独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
  其二、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孩子有时是为了逞能而耍犟,这时,你要顾全他的面子,帮他“搭梯子”,让他体面下台。比如因故考试成绩不佳,不能嘲笑讽剌,否则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归路”。
  其三、因势利导,不要破坏孩子情绪。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父母粗暴打断而要求他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常是引起孩子对抗的导火线,甚至还会发展到对抗。近年报刊上不时披露的少年弃家出走,不少是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对抗而采取的极端之举。
  如此种种,巧妙施用,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地度过人生两段关键的“黄金时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