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登了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说是郑州市区的各大公园,从5月1日起一律免费开放不再收门票。看罢,心中很是激动并感慨。
本来,像公园这样的公共福利设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早就是交了费的,包括公园建设与公园管理的资金来源都是再也明白不过的了。然而,我们几十年来一贯却是买票游园,而今那门票价更是比五六十年代上涨了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还不包括种种园中园的收费),大大超过了同期物价指数的升幅。据说即使这样,有关方面仍在叫支大于收,舆论造得一副要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架势,这就叫人不免疑惑。
郑州同样是省会城市,作为历史名城同样荟萃了中原文化的精华,那也同样也要养活不少公园职工。别人是怎样操作、怎样解决的?似乎应该有不少新鲜经验值得借鉴。现在不是说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吗?圈地筑墙设门收费的小农经济式的公园创收思维模式,向纳税人重复收费、眼睛老是盯着百姓小小钱包的思维模式,是不是也该转一转、变一变了?
(袁永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