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女 中学生罗淼竟然成了蝶界的知名“小专家”!今年初,她的名字和事迹收入了北京求实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五卷)。罗淼7岁开始收藏蝴蝶标本,十几年收藏了700多种、7万多枚蝴蝶标本,创建了中国首家民间蝴蝶馆,编撰了东北第一部大型蝶学学术书籍《东北蝶类志》。著名蝶学家周尧亲切地称她是“蝴蝶公主”。2月底,罗淼和妈妈来到沈阳与蝶友交换蝴蝶标本,记者闻讯采访了她。
7岁便是“小小收藏家”
今年19岁的罗淼是辽宁省凤城市通远堡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她在记者面前起初显得很拘谨,但一侃起蝴蝶,这个蝴蝶公主立即眉飞色舞起来。“我是7岁开始收藏蝴蝶标本的。那时,我正读小学一年级,暑假随爸爸到北京的伯父罗德伦家玩。伯父是一名蝶学专家,他收藏了大量蝴蝶标本,这些标本非常漂亮,让我着了迷。我想,我的家乡凤城市赛马镇山清水秀,花草繁多,美丽的蝴蝶更是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我收藏蝴蝶标本实在是太方便了。我把我的想法跟伯父一说,伯父很高兴,不过,他担心我是一时心血来潮,坚持不下去。伯父说,你如果能坚持下来,我就送你一些珍稀蝴蝶标本。我说,咱们一言为定。”
罗淼回家之后,立即准备了捕蝶工具,到山林野地捕捉蝴蝶。她的家乡果然蝴蝶众多,各种美丽的蝴蝶飞舞在花间、草丛,仿佛一个个小精灵。第一天,罗淼捕获了几十只绿带翠凤蝶、菜粉蝶等蝴蝶,可谓初战告捷。第二天,罗淼听说温洞林蝴蝶极多,便准备了干粮,步行十几里地到了温洞林。饿了,啃一块干粮;渴了,喝一口泉水。林间毒蚊子很多,罗淼不顾毒蚊子的叮咬,只顾全神贯注地捕捉蝴蝶。蝴蝶捉到了,她的脸上被蚊子叮得青一片紫一片的,她却丝毫不在意。
罗淼的爸爸罗德辉常年在家养病,妈妈高景秋那时在赛马镇粮库工作,家里经济比较拮据。他们十分喜爱惟一的女儿罗淼,看到女儿如此迷恋蝴蝶,他们很欣慰。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不过,他们觉得收藏蝴蝶标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况且,罗德伦几次来信嘱咐他们支持罗淼收藏蝴蝶标本。罗德辉原先是北京人,他的爸爸是一名蝶学专家,“文革”期间,被造反派以“搞资产阶级情调”的罪名迫害致死。70年代,罗德辉随妈妈落户凤城,在这里娶妻生子,扎下了根。如今,罗淼迷上了收藏蝴蝶标本,不能不说受了她爷爷的“遗传”。罗德辉负责给罗淼制作标本。起初,他制作的标本不规范,后来他请教了哥哥,加上努力学习,渐渐掌握了制作标本的技艺。
在最初几年的捕蝶活动中,罗淼既感受到了快乐,亦体验到了艰辛。她小小的年纪,在山间奔跑捕捉蝴蝶,跌伤和划伤的事情时有发生,其苦楚难以尽述。她向记者回忆说,夏天,她最怕山间下冰雹,土豆大的冰雹砸在脑袋上,便是一个大包。
此外,山间蛇多,遇上毒蛇更是常事。她印象最深的是,曾经遇上了一条几米长的大蛇,吓得她几天不敢上山。她捕捉蝴蝶经常很晚才回家。那次,她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蝶种,就全力想捕捉这只蝶,一直到天黑看不见这只蝶了,她才回家。父母急坏了,正在四处找她,见她平安地回来,妈妈心疼地流了泪。爸爸则恨不得打她一顿,妈妈好说歹说,爸爸才消了气。浦石河地处原始森林,此处蝴蝶很多,但有黑狗熊出没,一般人不敢到这里来。罗淼硬缠着妈妈带她来这里捕捉蝴蝶。“那些日子的磨练,不仅没有打消我的意志,反而增加了我收藏蝴蝶标本的热情。”罗淼说。
罗淼的执著感动了伯父罗德伦,他不食诺言,果然赠送罗淼一批蝴蝶标本,其中不乏世界名蝶。这些蝴蝶标本让她欢喜不已。
价值20万元的“阴阳蝶”
大家都知道,收藏蝴蝶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购买,这需很大一笔资金投入。罗淼家境贫寒,爸爸无业,妈妈后来也下了岗,她从哪儿弄钱去买蝴蝶标本呢?罗淼兴奋地告诉记者:“以蝶养蝶。”她这样解释她的“以蝶养蝶”:一般情况下,收藏一种蝴蝶标本,雌雄各一枚即可,那么,多余的标本便可以转让或者出售。她最多一个品种可达数千枚,这些标本是她付出极大的辛苦换来的,如今成了她的“资本”。1992年,罗淼来到沈阳市古文物市场,看中了一种名叫大紫蛱蝶的标本,跟蝶主一说,蝶主要求她拿15对绿带翠凤蝶交换,罗淼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凭借这种交换,罗淼几年来取得了大丰收,得到了世界级名蝶金斑喙凤蝶、阿波罗绢蝶、金带喙凤蝶和国家名蝶二尾凤蝶、三尾凤蝶、中华凤蝶等大量珍稀蝴蝶标本。为了换一只阿波罗绢蝶,罗淼费了很大的劲,用15000只绿带翠凤蝶,才从福建一家标本公司换到此蝶。记者问,拿这么多的蝶换一枚蝶合适吗?罗淼说,阿波罗绢蝶很名贵,人家急需绿带翠凤蝶,才跟我换的,不然的话,人家根本不会换的。
由于长期和蝶友交换蝴蝶标本,罗淼的那些多余品种渐渐被越来越多的蝶友拥有,多余的品种不再受宠。罗淼苦恼极了,但却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上的蝴蝶标本被别人买去。那一次,她看中了一枚她一直没有收藏到的蝶种,想买下来。她和蝶主谈好了价钱,让他把这枚蝶留着,等她回去取钱来买。可等她借了钱来买时,这枚蝶早让人买走了,那人出的价钱比罗淼高不少。罗淼生气地和蝶主吵了一架。高景秋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女儿,咱们来制作蝴蝶画卖几个钱,给你买标本。”说干就干,母女俩把蝶翅轻轻取下,粘成各种图案,她们用2000多枚蝶翅精心制作的《版纳风情图》拿到凤城市场,以1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这笔钱让她们欣喜不已。她们终于找到挣钱收藏蝴蝶标本的办法了!随后,她们陆续制作了大量蝶翅画。这些卖画钱后来全部购买了蝴蝶标本。
1994年,一个蝶友手中有30多枚蝴蝶标本出售,此时,罗淼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来,情急之下,罗淼在父母的支持下,抱着家中惟一值钱的电视机给了这个人,换回了她心仪的蝴蝶标本。父母开玩笑说,孩子,你拿电视机换蝴蝶标本,真是“走火入魔”了,将来可别把房子也拿去换了蝴蝶。罗淼认真地说,如果必要的话,拿房子换蝴蝶标本有什么不好呢,将来有钱再赎回来不就得了。
幸运之神降临了。1995年夏天,罗淼捕获了一只奇怪的蝴蝶,它一半是雄性一半是雌性,颇似传说中的“阴阳蝶”。罗淼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抓获的。她把这只蝴蝶拍成照片寄到北京,经专家鉴定,这只蝴蝶确实是“阴阳蝶”,学名“雌雄合体”,它的雄体鲜艳,雌体灰暗,世间极其罕见。据专家介绍,这种蝶的出现率是百万分之一,极难发现,其价值可达20万元。目前,全世界收藏的“阴阳蝶”不过寥寥数枚。很多收藏者欲高价收购此蝶,罗淼一概谢绝,她才不会卖她的孤品呢。很多蝶友闻讯之后,纷纷来观赏“阴阳蝶”,罗淼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罗淼的伯父得知侄女收藏了稀世珍蝶“阴阳蝶”,大喜过望,亲临凤城观赏此蝶。他感慨地说,罗淼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当初,我以为她是一时心血来潮,根本就想不到她能坚持下来。
蝴蝶公主“飞”进《辞海》
罗淼8岁那年便准备创建一家蝴蝶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既让大家增加知识,又能陶冶情操。1989年,她把这一想法跟父母一说,父母欣然应允。可是建馆场地从哪里来呢?罗淼早想好了主意:“就建在咱家吧!”父母愣了:“咱家这么小,房子这么简陋,能建蝴蝶馆吗?”罗淼说:“房子简陋怕什么,越简陋,咱们的蝴蝶馆就更加有特色。”
罗家有3间农房,除却卧室和厨房外,正好能腾出一间。中国首家民间蝴蝶馆———罗淼蝴蝶馆就这样简朴地建成了。蝴蝶馆建成后,罗淼虽说是“馆长”,可她必须上学,每天接待客人参观、管理、卫生等工作便落在蝴蝶馆的两名“副馆长”罗德辉夫妇身上。1993年,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专程来到了罗淼蝴蝶馆,亲笔给蝴蝶馆题写了馆名。
这些年,罗淼在收藏蝴蝶标本的同时,阅读了大量蝶学专著,结合自己的考察经验,写出了很多笔记。罗淼的蝶学“造诣”越来越深。1996年,她破格加入了中国蝶学会,成为该会最年轻的会员。该学会会员一般都是蝶学教授、学者,惟独罗淼是一名中学生。中国蝶学会长、著名蝶学专家周尧教授肯定了罗淼的勇气和成就。1998年以来,罗淼写的《和尚帽蝶类资源》、《帽盔山蝴蝶研究》等论文在《辽宁大学校报》上发表,引起了蝶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写成了《蝶类制作》一书。1998年夏天,蝶学教授王志成来信,约请她担任大型学术书籍《东北蝶类志》副主编。罗淼随即开始全面考察东北蝶类生长情况。通过考察,她发现辽宁省各种蝴蝶达10科180种之多,改写了沈阳市一名蝶学专家作出的全省8科127种蝴蝶的普查结论。她兴奋地说:“中国有1800多种蝴蝶,其中辽宁省有180多种,占去十分之一,这说明东北蝴蝶类不比南国少。”后来,罗淼撰写了论文《辽宁蝶类的调查报告》,发表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去年,《东北蝶类志》由吉林一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定价300元的学术书籍填补了东北此类书籍的空白。
令人惊讶的是,罗淼收藏蝴蝶一点都不影响学习,按她的话说,收藏蝴蝶标本可以促进学业。她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说,罗淼从事蝴蝶收藏活动一般都是在暑假和寒假中进行,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是文艺委员呢。去年,学校举行庆澳门回归文艺演出,她编排的大型歌舞表演《莲花舞》博得全场喝彩。另外,罗淼收藏蝴蝶标本的确能给学业带来促进。学生物那年,正好讲到枯叶蛱蝶一课,罗淼从家里拿来枯叶蛱蝶让同学看,这堂课上得生动极了。学校很多师生都帮罗淼抓过蝴蝶,但他们抓的大部分是蛾子。罗淼每次收到这样的“蝴蝶”都哭笑不得。不过,师生的关心,让她感到十分温暖。
目前,罗淼蝴蝶馆收藏了700多种、7万多枚蝴蝶标本。罗淼的成就引起了学术组织的重视。今年初,丹东一所大学准备免试录取罗淼,罗淼却婉拒了这所大学,她相信她能凭自己的真本事考上重点大学。她向记者透露了她的想法:她的理想是在收藏、研究蝴蝶方面做出更大的成就。目前,她正准备学习拉丁文,因为拉丁文是全世界通用的“蝴蝶语言”,蝴蝶标本注解必须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