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日本自明治维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教育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代日本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
日本是一个偏重高学历的社会,虽然教育的普及,使愈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只有毕业于名牌高校的人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成为社会的精英。这样,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进而升入名牌大学,步入有名望的大企业或政府重要部门的家长占了绝大多数。因此,“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一开始就上一个好幼儿园就成了家长们的首攻目标。有的甚至在还没进幼儿园前,就把孩子送到“幼儿教室”去受训。有的家长不管家境如何,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进收费很高的“塾”———一种私办的专门应付考试的补习班。在日本每年大约有150万小学生和200万中学生在“塾”走读。“塾”已经成为一种年营业额高达4900亿日元的文化产业。可以说,学历社会特别是追求名牌大学学历导致了激烈的考试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使学生望而生畏。
为缓解考试竞争的压力,日本文部省设立了推荐制。父母们为争取子女推荐机会而收买老师的现象经常发生。推荐制度也为社会名流和豪门子弟入读一流大学带来了便利。大学的教学质量也难免打折扣。
当然,为了让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近几十年来,日本文部省一直致力于削减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课余时间。1998年11月发表的指导方针明确规定:到2002年真正实现中小学生的双休日,削减目前学习内容的20%。与50年代相比,这个指导方针规定的课程内容少了一半。但是,课余时间的增加并未减少中小学生中大量存在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压力仍很重。再有,增加课余时间又带来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