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英/编译 在许多跨国旅游的日程表中,到首都参观政府官邸是个传统的保留节目。在一些人眼里,政府官邸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和灵魂,神秘且神圣,即使走马观花式地目睹一下它们的风采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许多国家对此非常明了,为了促进本国的旅游业,有意增加政府官邸的透明度,使其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景点。当然,保证政府官邸的安全是绝对疏忽不得的,因为谁也料想不到在安祥宁静的外表下会不会突然发生什么最残酷的事件。所以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而又最危险的交叉点……
德国总理府
德国政府新近完成了大规模的首都搬迁工作。总理施罗德搬进了新首都柏林的施普雷宫,然而总理府采取的安全措施实在有夸张之嫌。目前在官邸周围正大兴土木,建造一圈长800米、高5米的钢筋水泥墙。有了这堵呆板丑陋的墙还不够,政府甚至计划另外沿着旖旎的施普雷河再筑一道城墙,将总理府里一层外一层地包围起来,以便做到万无一失。这一做法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称之为新的“柏林墙”。其实,德国政府这种夸张的作法由来已久,在此之前的老首都波恩,虽然也有孕育了许多浪漫经典故事的莱茵河缓缓流过,可总理府依然为了“安全”躲进一幢毫无情调的钢筋水泥建筑物里,无论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游客根本无法接近,更遑论欣赏了。
美国白宫
美国总统管理朝政的地方是位于首都华盛顿市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白宫。白宫是一座白色的三层楼房,始建于1792年,后多次改建和扩充。从1800年美国第二届总统亚当斯起,历届总统都以此为官邸。1902年,美国第26届总统罗斯福在他的通信中首先使用“白宫”这一名词,后便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美国政府为了标榜开明自由的美国精神,有意增加官邸的透明度。在白宫之外只围了一圈3米高的铁栅栏,丝毫不妨碍游人的视线。离白宫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美国国家机场,为了安全,白宫规定,任何飞机不许从白宫上空飞过。1983年发生了贝鲁特爆炸案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的人行道上筑起了坚固的水泥陋栏。1994年和1995年发生过多次枪击白宫案,所以白宫不得已下令封闭宾夕法尼亚大道通往白宫的一段路,然而这个规定只对汽车而非行人。美国国防部人士十分自信地说,虽然白宫是世界上形形色色恐怖主义者的众矢之的,然而白宫仍是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地方。
英国唐宁街十号
英国政府早些年十分欢迎游客到唐宁街参观,然而在遭到多次北爱尔兰国防军的炸弹袭击后,不得不加强安全防卫。唐宁街是伦敦白厅大街上一条横街,以17世纪英国外交官乔治·唐宁命名。英国首相官邸位于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唐宁街遂成英国首相府的代称。1991年后,整条唐宁街被划为“安全区域”,不准汽车驶入。另外,首相官邸周围坚起了一圈高3.5米的铁栅栏,监栏器随处可见。当然行人仍可以不受限制地到附近的路口散步。但必须走专门的厢式人行道,另外还设置了不易察觉的具有防弹功能的禁止旅游观光客通行的隔栏。
法国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建于1788年,曾数度作为法国王宫,自1873年起成为法国总统府。它是座两层楼的环形建筑物,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典雅漂亮的内花园。整座建筑物虽依马路而建,四周有福波·圣奥诺雷路、爱丽舍路以及加布里埃大道和玛尔基宜大道。但仍似自成一体,冷艳奢华。在宫外,有荷枪实弹的警察不分昼夜地巡逻。所有的安全工作进行得不动声色,丝毫不影响行人的情绪,也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意大利总理府
如果一名游人来到罗马的科罗那广场(又名立柱广场)并从意大利的总理官邸奇吉宫走过,他也许并不知道这幢建筑物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虽然在大门口有两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持枪站岗,大门的玻璃也是防弹的。但因没有任何禁行标志,所以游人们更容易被繁华热闹的广场景色所吸引。
比利时首相府
比利时的首相官邸座落于首都布鲁塞尔的宪法大道16号。在官邸的门口只有两个穿着蓝色制服的警卫,他们和颜悦色地查验着进入大楼的政府官员的证件,随后放行。这里的一切显得平静安详,没有紧张的气氛火药味。
荷兰首相府
荷兰的首相官邸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而在风景秀丽的“国际城市”海牙。官邸周围常年聚集着一批又一批外国观光客,但却看不见任何警卫模样的人。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00多年,差不多是一种历史惯例了。不过在内院里倒会不时碰上荷枪实弹的警察。
丹麦首相官邸
丹麦的首相府没有一个独立办公驻地。内阁的主要部门被安置在克里斯蒂安宫,与议院在同一个屋檐下。政府的其他几个部门则散布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几幢大楼里。来客只要预约,即可凭有效证件进入克里斯蒂安宫。
瑞典政府官邸
瑞典政府的办公地是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露森巴德宫。游人只需预约即可进入露森巴德宫参观。在宫内不时能看见保安人员出入,但整个保卫工作被处理得比较低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