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河南内乡的一位六岁女童,致信英国女王,请她信守诺言,归还香港。数日后,一封来自英国伦敦的复函,委婉地满足了这位女孩的心愿。香港回归后,这位“小名人”又创办了图书馆。去年,这位女孩又收到了联合国秘书长亲笔签名的像片和请帖伊丽莎白女王的承诺
1991年7月27日,谢婉莹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南王村。谢是一个书香门弟的家庭。父亲谢锋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得过文学学士学位,现在是内乡县湍东镇政府干部;母亲全春兰毕业于南阳师专英语系,在校是英语尖子,现在是内乡县师岗中学英语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幼小的谢婉莹提供了学习条件。从3岁起,她就“伊伊”,“呀呀”地学起了英语。不久,她就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而且她思维敏捷,时不时突发奇想。谢锋爱好广泛而又喜欢结交朋友,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朋友的来信。翻动着一封封信件,小婉莹经常向父亲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信从哪儿来的、怎么老运走到这儿、这信上写了啥事等,谢锋除了给她解释外,还读给她听。
1996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电视动画片结束不久,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套每天一集的《香港百年》专题片。当电视机上出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图像时,谢锋无意问女儿:“婉莹,你不知道这是谁吧?”“这些天我看电视了,我可知道她是谁!”小婉莹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地接着回答道:“是英国女王,她是英国最大的官。香港由英国管着。”父亲一听,有些吃惊,又接着问:“你想想,香港现在还由英国管着,虽然咱们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明年7月英国就归还香港给咱们,但如果英国不按声明的意见办,事情就难以想象了,那该怎么办呢?”小婉莹支着脑袋,一双圆圆的大眼睛转了几圈后说:“那我给女王写封信,让她把香港归还给咱中国!”父母一听,愈发吃惊:向女王写信讨回香港,这是他们根本没有想过的事。但又一想:香港回归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年仅6岁的女儿能有这种想法,做父母的应该理解、支持。于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小婉莹用她稚嫩的小手握笔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短信。希望女王如约把香港归还中国。年底,英国女王复了函。(本报曾作过报道)
“名人图书馆”的由来
谢婉莹收到英国女王回信的消息,象长上了翅膀,传遍了四面八方。许多新闻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小婉莹,上百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小婉莹和英国女王的故事。一些剧团还把这个故事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国内外的热心读者、观众纷纷给小婉莹来信来电,有的还寄来书籍和礼物。值得一提的是,远在深圳工作的一位姓李的博士,还给小婉莹寄来价值680元的一套书籍。
1998年春节来临之际,小婉莹和她的父亲应邀参加了在南阳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以小婉莹故事为原型的节目《愿香港明天会更好》博得了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不久,中央电视台在《正大综艺》节目中也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小婉莹的事迹。谢婉莹由此而成了观众喜爱的“小名人”。
赞扬和鼓励,化作一只只美丽的“信鸽”从四面八方飞向小婉莹。从1997年新年开始,小婉莹已先后收到国内外来信一千多封,课外读物五百多本。小婉莹学习用功,善于帮助同学。平时,她总愿意把社会各界寄给她的图书借给同学,同学们见了这些课外读物都争相传阅。细心的小婉莹见此,又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放学回家后,小婉莹对爸爸、妈妈说:“我想把别人寄给我的书拿到学校,办个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看到。”“好主意!”爸爸、妈妈夸赞道。于是,谢锋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学校,说明了情况,校长郑六一还特意腾出一间办公室作图书馆用。
1998年4月24日,小婉莹和往常一样,正坐在教室里学习。内乡县委书记安身健带领县委、政府一班人,并代表市委书记李清彪来到学校,看望了“小名人”谢婉莹。安身健带来了市委书记捐给小婉莹的部分图书和自己捐的价值4000余元的图书,同时,还带来了李清彪书记为她的图书馆书写的“名人图书馆”的题匾。此后,在大桥乡政府和南王小学的帮助下,小婉莹的图书馆在鲜花灿烂的五月正式挂牌开放。此时的小婉莹不仅从家里拿来了四面八方的热心朋友捐给她的书,还把自己的《生命之歌》、《儿童图解字典》等一些自己平时十分珍爱的书捐到了图书馆。
1998年11月,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从报纸上得悉了谢婉莹与英国女王之间的故事后,深为小婉莹强烈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科学文化的意识所感动,委托有关人员为小婉莹的图书馆挑选了价值5000余元的儿童读物及百科知识类图书共1000余册,还鼓励小婉莹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1999年10月12日,内乡县委书记安身健、县长于国干又一次为小婉莹的图书馆捐赠价值6000余元的书籍。至此,小婉莹的“名人图书馆”藏书已达7千多册,价值5万多元。图书馆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窗口。
小婉莹成为“名人”后,父母经常教育她谦虚努力,多做好事。1998年初,浙江三门县健跳中学一位叫梅徐玲的大姐姐曾给小婉莹写过信,寄过一些儿童读物。从此,小婉莹便跟这个大姐姐成了朋友。1998年3月,当小婉莹得知梅徐玲家遭台风袭击,受灾严重,生活困难的消息后,便把《兰州晨报》、《河南日报》汇给她的200元稿费全部捐给了梅徐玲大姐姐。
安南秘书长的邀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婉莹一年年长大了,现在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平时,她学习认真,助人为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爱她。1999年6月5日,一位来自海南的记者在采访小婉莹时,建议她要多做有益的事,应该争取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的支持。于是,在第二天,她就给安南先生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尊敬的安南先生:
您好!
感谢您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我想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我最近创办了一个图书馆,叫“名人图书馆”,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中国河南学生谢婉莹
这封信经过他父亲的翻译再由她抄写,寄了出去。
等待了3个月,小婉莹收到了安南先生委托联合国人民访问署长官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谢婉莹:
我祝贺您。您1999年6月6日写给科菲·安南秘书长的信件他收到了。您的信已被委托这个办公室作回答。由于收到许多邮件,不能亲自给您回信,秘书长先生表示非常遗憾。
请允许我代表秘书长,祝贺你成功地创办了“名人图书馆”。秘书长相信,联合国精神被世界人民传播,这尤其是年轻人的真理。像您,会为新的一代人扛起这个火炬。
我很遗憾地说,被前任秘书长树立的一个规矩,安南秘书长从来不给人题词或签名。但是,我还是高兴地寄去安南先生亲笔为您签名的他的像片,也寄去几张请帖,请您高兴地接受。
联合国在与他的成员国交往的同时,我们也欢迎年轻人带着一种对联合国工作的兴趣和观点来联合国考察。联合国依靠象您这样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参与面临的世界大事。
谢谢你对联合国的支持,并花费时间写信给我们。
联合国人民访问署 哈森·弗德斯
现在,谢婉莹小朋友正在加强学习英语,准备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于今年夏季与家人一起到联合国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