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家长考生的眼里,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一位行内人士近日却来到报社,爆出了高考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中一些惊人的内幕。
据这位知情者讲,他多次参与过体育类专业考试,所见所闻感慨颇多,对其中的一些“猫儿腻”实在看不下去,直想一吐为快。
这几年艺体招生一路看涨,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一些高一高二临时“理改体”的考生骤增。同时专业综合成绩90分以上(国家二级运行员标准),可以优先录取。于是乎,为提高专业考试的成绩,托关系,找门子的明显增多(据他粗略估计,大约占到了70%)。路子很简单,就算不能直接找到考官,找个中间人肯定没问题。由于考试一般是在4月,周围的人都管这叫“四月肥”。
尽管招生部门对此早有察觉,并且不断强化管理,但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舞弊的道道仍有不少。就拿体育专业考试来说吧,考生要测一个专项、四项素质,其中径赛、田赛项目之分,作弊手段也不相同。先说径赛,比如200米跑,假设托过人的考生在小组跑了第二,成绩为23秒8,比二级线的标准23秒6差了0.2秒,考官在不改换名次的前提下,就可以将其成绩提高到23秒6。一旦该组第一名的成绩也达不到二级线,考官则将两个人成绩一起提。至于800米,提个20秒很轻松。
再说田赛,铅球测试中,插旗的位置、丈量尺子的松紧,记录员的记录等都有一定的“弹性”。如果你找的是插旗员,一旦你投的成绩达不到及格线,插旗员可以故意在跑动中将该考生的旗子踢倒,重新插,因为地上到处是铅球砸的洞,改动一下很难被发现。如果你托的是记录员,报10米照样能写成11米。而且,成绩登记好后再改的可能性不大。至于排球、篮球中的“技评分”则更容易做手脚了。有个杠儿的体育考试尚且如此,“主观性”更强的艺术考试,灵活度就不用说了。对于考生找门子提成绩的事大家早已见怪不怪。
这个期间,某些管事的少则弄个万儿八千,多则十万八万也不在话下。就连高校在校生也乐得争当“二传手”。办这事总有风险,谁也不敢说有绝对把握,其中一些人还挺“义气”,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根据难易程度和提分多少定价,先把钱礼收下,一旦没办成,悉数退还。然而,在这种风气中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实在让人担忧。
(海博 摘自《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