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招牌


  □七红
  小区姓“小”,虽也有格局大一点的商场、超市,但那规模也就可想而知。小区里更多的是单开间的小铺面,鳞次栉比排列开去,虽然小,但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社区的韵味和情调。
  开门七件事,这小区里的街巷便要天天去走。购物中时不时也顺便瞄瞄各种招牌,忽然间便有不解:怎么这“××制衣”的大字招牌下卖的是撮箕扫帚?但马上也就了悟,制衣乃原先营生,做不下去歇业了,店铺已换了主儿;而口岸还须试,新老板便懒得淘神费力去“惊动”那块旧招牌。细加打量,这种“名不副实”的店家还不少。楼下那条横街有家铺子,不到一年已三易其主了。第一茬卖肉,墙柱上歪歪扭扭几个红字“保证纯干肉”,但不足三月,字犹在墙,“纯干肉”已不知去向,换成了一家染补翻新的皮衣店,店内高高挂满红红绿绿的“皮”。冬去春来,皮衣店又不见了踪影,待那铝合金门又从新拉起时,变戏法般又轮着卖毛线的登台主打了。小店先后三副面孔,想来倒也巧得有趣,竟都与动物相关联。但更多的却叫你联想起“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生况味。
  还有一家卖烧菜的饮食店,黑板上大书“晕菜一律叁元”,但最终还是把自己“晕”到了关门的结局。它的街对面,又是一爿文胸的专卖小店,那白纸黑字的“广而告之”更叫人过目难忘:“批发消受文胸,价格面议”。不知那“销售”并非此“消受”,这样的文化,又怎能把颇富美学情调的女饰生意做下去?关门走人意料中事,那已显残破的“消受文胸”的字样,只好听任春风去嬉弄讪笑了。
  如此生生灭灭,你来我去,很多招牌变化得未免快了些,却正显露了商海的沧桑,折射出世道人生的浮躁与市场竞争的无情。做点小生意,站稳一个赖以生存的立足点,看来今天并不容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