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刚毕业,带着年轻的冲动和美好的梦想,我加入了打工队伍。在外打工半年,一无所获的我倒是兴冲冲地回了家。因为我突然明白:不管在外飘泊多少年,终究得回家自起炉灶。我何不早些在家乡创业?我为自己能悟出这点道理而兴奋,也为这点在家一呆就坚持了四年。
回到家,我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书刊。有一天,如淘金者筛出一粒金子一样惊喜:养野鸡!嗯,不错的行当。说干就干,赶紧论证、规划场地,接着便要买材料,买种鸡。钱,我发现我身无分文,向亲戚朋友借,他们认为我是痴人说梦。父亲和哥哥们轮流向我发起攻势,要我放弃;母亲更是苦口婆心叨叨不停: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不找对象,你瞧你同班同学张三李四王麻子,娃儿都这么高了,她还用手一边比划。见我不语,母亲此后的日子里更对我进一步加强了攻势:今天她说吃不下饭,一问,愁啊;明天她又说睡不好觉,一问,又是愁啊。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大哥、二哥都结婚了,你结了婚,我和你爸就可以放放心心过几天舒心日子了。”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决定妥协了。
在母亲的“导演”下,看了好几位姑娘,我都觉不合心意。此时,大哥、二哥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想我也是个男子汉,也应该有所为。于是趁母亲喘气的空闲,我又钻进了书刊,又找到一个门路:种优质果木。而此时母亲又开始吹风了。我不理她,到处借钱但没着落,只好回家同父亲商量。父亲用他的人生经验劝我,不要上当受骗。我仍不想放弃,又抱着唯一的希望向两位哥哥求援,大哥苦口婆心旁敲侧击地数落我的选择是毫不现实的,最后一句话:不借;二哥极为同情我的处境,也不反对我的选择,只是二嫂……我一气之下出走到朋友家里散心,没几日,又被母亲唤回。儿啊!找个对象,把婚结了,才最重要。在父母眼里,能让儿子们都成家,便算了却了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了,而立业创业在农村是不足道的。面对略显苍老而又疲惫的父母,我又一次屈服了。
如此五次三番,三番五次,我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沉默,变得孤寂,我宁愿将自己锁在房里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四年啊!就在这反反复复的选择中一晃而过。
终于有一天,我又背上了那个已蒙尘四年的背包,离开了这曾让我憧憬的家乡,踏上了远去的列车。一无所获的四年让我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怎么四年前,我就没想到呢?
(希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