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的收藏价值表现为文物价值和市场价值两方面。它们二者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其表现形式不一,各有侧重面。
1987年文化部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把文物划为三个等级。即“一级文物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文物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三级文物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官印属文物范畴,皇帝的御玺属国宝级文物;三师三公亲王尚书令金印为一级文物;一字王、诸郡王、一品文武,东宫三师、宰相和二品文武的银或银铜镀金印,以及册封的少数民族政权印为二级文物;三至九品和农民起义政权铜印为三级文物。“凡属一二级文物均为珍贵文物。”官印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来深受海内外文博部门的重视,将其收归国家馆藏,不参与市场流通,极少数散存民间的官印便成为珍稀之品。
华光普编著,于1998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印章目录》,把官印分为8个等级。高者一级无定价和一级百万元,低者仅数百元。所谓一级无定价者,指曾在中国历史上建国称号的,无论大国还是诸侯小国帝王的金玉宝印;藏于海内外博物馆的,无论官衔品级高低,何种材质雕琢而成的官印,全是一级无定价。其余银质官印便成为一级有价之物。铜质官印除传世珍稀者外,都是级次低值之品。馆藏的铜官印之所以身价陡增百倍,其主要原因是那些官印经文博部门的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归类、考证之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其次,一个政权或一个行政机构只有一枚印,馆藏官印再多也不见重复,给人们的感觉是颗颗官印都珍稀。馆藏官印不参与市场流通,不易其主。如果有几千枚中国古代官印流通于市,一定会象唐三彩和明成化瓷一样,在拍卖行爆出惊人的天价。
纵观《目录》,凡是金玉银的官印,级别都定得高,价格不菲。而银鎏金,铜镀金和铜官印,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政权的铜官印,定级较低,价也廉。那种主要以官印质料定级估价法,虽然合乎形式逻辑,含有正确的因素。但是,如果按官爵品位划分官印等级,确定其价格,可能更为合适。从市场角度讲,决定物价位高的主要因素是稀有程度,和名气效应两方面。诸侯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政权都是区域割据政权。它们都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时代”的历史。历代的农民起义,以惊天动地的浩大声势震撼天地,又销声匿迹在历史的烟尘中,幸存的农民起义政权官印稀如珍珠,弥足珍贵,其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李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