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考试病”指的是学生闻听考试而表现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神经紧张、失眠纳差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主任高峻岭发现,一到学校考试前,前来就诊的学生数量就突然增加,其症状就像是患了“心脏病”。然而,有趣的是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却精神焕发,和同屋的几个小病号上蹿下跳,一点不像有病,等考试一结束,这些“病”就不治自愈了。
教育心理学家和医学生理专家指出,出现以上症状这和孩子课业负担重、考试频率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独生子女缺少伙伴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密切关系。
现在,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把考试分数绝对化,以一分之差决胜负,用一次考试定终身,使得学生不得不把分数当做命根子,不得不为考试废寝忘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只好住进医院逃避考试;甚者还会作出更激烈的反应。
有权威部门曾对全国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过一项检测,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孩子们认为,学习负担重、考试频率高使他们觉得“此愁无计可消除”,而且“欲诉无人能理解”。在我们国家的现实社会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学历愈高,起点的职称和工资也就越高,相对的社会地位也就愈高。其实,考试成功并不代表一切都成功,升学以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目标等待我们去亲身体验和实践。所以,教育应不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培养完整的人格、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为最终目的。
(寻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