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不及的效果


  为查堵税收漏洞,打击偷逃税收行动,国家和税务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和管理办法。1999年以来,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还开展了发票抽奖活动,鼓励民众旅游购物主动索要发票,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对增强公众的发票意识,打击不法商贩的偷逃税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笔者的购物遭遇却让人颇感意外。今年5月,笔者外出在一副食批发门市购买了42元的物品,待到向店主索开发票时,店主说发票没了。笔者只好离去。过了大约15分钟,笔者再次来到这家商店对店主说:“再买四件饮品,有发票没有?”店主极不情愿地从里屋抽屉里拿出一本发票来。笔者问店主为什么刚才说没有发票,店主却振振有词地说:“买几拾元钱的东西也要发票,我这发票可是有奖的,哪能随便乱开……”在其他地方购物,笔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遭遇。
  发票抽奖本来是为了鼓励民众购物时积极索要发票,不料反倒成了一些商户拒开发票的理由,实在让人始料不及!这些商户既想偷逃税收,又想从发票抽奖中取捞好处,于是买得多的给发票,买得少的不给。看来,加强税收征管,单凭一个“奖”字还不够,还应“管”字当头,奖惩并举!如果我们在开展发票抽奖活动的同时,把群众检举也作为抽奖活动的内容,我想拒开发票行为必会大有收敛,“有奖发票”才会真正“奖”出效果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