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一家晚报,近日登出一则奇特的“广告”,不是去叫卖什么稀奇货,而是一位父亲自付“广告费”的“致歉信”。原委是“广告主”近日与他读初一的儿子为点小事,又闹僵了。儿子留下一封信,负气出走去了同学家。父亲读信后反思自己平日忙于事业,很少关心孩子,更疏于沟通和交流,遇事总习惯以“尊长优势”施以“教”和“训”。通过反思,他为自己不恰当的教子方式深感内疚,乃有了这封“登报表心”式的《一个父亲的致歉信》。
父亲此举,在我们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倒也新鲜。我们生存在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人伦关系总则中。封建社会的皇帝不说了,家中的老子,也一样“一言九鼎”,何错之有?晚辈如说三道四,便叫做“大逆不道”。于是大大小小是是非非,都该由晚辈来包着兜着或忍着,双方绝无平权可言。
据报道,儿子读了爸爸的信,很快就回家了。但愿我们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知过能改的父亲。当这样的事不再成为新闻时,我们民族的人文素养可能又提高了一步。
(老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