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谨防破伤风


  夏天,人体暴露在外部分多,很容易不慎受伤。人们普遍认为生锈的铁器致伤,才会引起破伤风,而其他因素造成的创伤不必大惊小怪。其实不然。
  破伤风杆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和动物的肠道中都有存在,由伤口侵入人体。但它是一种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而在窄而深的伤口,有泥土或其它异物进入,或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而发病。夏天气温高,细菌生长活跃,伤口组织氧耗大,组织坏死率高,均易造成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分泌外毒素,引起肌体痉挛抽搐而致病。其症状初期可出现轻度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随后出现局部肌群抽搐、“苦笑”面容,以后发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亡。
  从感染破伤风杆菌到出现症状,短者1—2天,长的达2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死亡率越高。且一旦发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预防极为重要。人们一旦受到外界伤害,如:手脚被刺伤、划伤,被动物咬伤等。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创口经严格清创后,根据情况及时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应先作皮肤试验,防止过敏反应),可有效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付晓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