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字者的尴尬


  □袁永庆
  不久前,江西处决了大贪官胡长青;近日,更有一位标得上“国家领导人”级别的高官成克杰被一审判处死刑。二人位高权重,却“当官不为民作主”,贪污纳贿,纸醉金迷,暴敛居财,实在是罪不容诛,祸由自取。有趣的是,在为官贪财之余,二人又可谓无独有偶,同有雅玩书法的爱好。这,本也不足怪,不足论,而今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年代,权力在握者一般学历都不浅,只要为官清正,这点雅好,说不定还会雅出点佳话来亦未可知。惜乎二人乃贪官一对,从他们那点雅兴生发出来的纷纷攘攘,倒让人们又从一个侧面窥视出当今时下的人间世象。
  胡成二人书法造诣到底如何?笔者未敢遑论。但不争的事实确确然又是,二人在位炙手可热的那会儿,登门求其“墨宝”者络绎不绝乃至门庭若市。是国人文化素养一下提高,都变得“风雅”了?不是,那实在只是冲着他们的官阶官势而来的。有了大官的题字,裱之于厅堂,似乎“蓬荜生辉”了;悬之于闹市,那些商家店家似乎就不荣而贵、不显而威,一下大大提升其“知名度”了。那题写者的大名当然又是顶顶重要、万万不可或缺的,倘若后面没了那胡某或成某的尊号,求字者便会失去所有的“艺术”兴趣。这样的题词也好,市招店牌也好,拉起大旗作虎皮,可炫可耀,可展亲近可示“来头”甚至可退“敌兵”!难怪有那么多人一时趋之若鹜,竞相求索而不惜重金,乃至出现了一街一区一城,处处字墨皆姓胡姓成的咄咄怪事。可见官人墨迹在一些人眼中具有何等的超凡“价值”!
  走笔至此,不由让人联想到书法这种艺术。中国有句老话叫“官高好题字”,是否语带讽刺,暂不论,但从古今的事实看,多半如此。难怪当代亦有文化人如此戏谑:书法是最势利的艺术。胡成之流,借官卖字,借字扬威,“业余”入帐不菲,名利双收,自然乐此不疲。难堪的倒是我辈芸芸众生之中,找官人写几个字来沾沾官气、满足那点显摆的虚荣心理。可一旦他们东窗事发,便得急颠颠地去把他们留下的痕迹拆之抹之,之剜之,以免受到“牵连”;真是早知如此,何苦来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