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在中年时期尚风韵过人的女性,为何进入老年期后便逐渐变得弯腰驼背而形同佝偻?这是因为她们体内钙质丢失速度和数量太快太多的缘故。
人在生长过程中,骨内钙质一直不断分解,不断补充。尤其是女性绝经期后,骨内钙质以每年2—4%的速度递减。其原因在于:一是雌激素对甲状旁腺刺激减少后,影响了对钙质的吸收利用;二是人体活动与负重减少,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弱所致的失用性骨钙缺乏;三是食欲降低后,体内蛋白质缺乏导致有机质生成不良,并使胶原性组织成熟发展出现障碍,使钙质难获补充。在骨质疏松之初,人没有特殊感觉与不适。但一进入老年期,便会有周身疼痛、乏力、体形改变,尤其以脊柱及骨盆区变形及压缩性骨损多见。故老太们的身高会下降,胸背畸形而形同佝偻了。
据报道,美国至少有2000万妇女,患骨钙丢失的隐匿性疾病,即被称为“又一种妇女病的骨质疏松症”。由于此症起始中年甚至早于生育哺乳期,又无自身不适而常被忽视,患者未能及时补钙治疗。若是加上进入老年后长期卧床、卵巢疾病或切除卵巢、食少挑食、肾病、内分泌失调和某些关节炎等诱因,则会加速骨钙的丢失。此时,最易发生骨折,而佝偻来得更早,表现更为突出。
所以,专家认为,妇女补钙应始于生育哺乳期,中年起更应注意补充钙质和有利于钙质吸收利用的维生素D。间日口服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1.5克,维生素D5000单位,一直延续到更年期。之后,补钙量应增加为2—4克/日,维生素D增加为2万单位/日,才能满足骨内组织对钙的特殊需求和填补此期骨钙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
必须再次提及的是,若因长期骨钙严重丢失,在进入老年期已发生脊柱变形者,再通过补钙和维生素D来矫治,已不可能。但是,补充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体形继续改变,减轻因胸廓变形对肺活量的限制,降低对心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陈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