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松
6年前,笔者跟着广告潮流走买了台25寸某知名品牌彩电,看了不到一年,彩电屁股热烫厉害不时发出“口兹口兹”怪响,打车送到十几里外维修中心修半月才搞定。回家放了不到半年又出问题重修,如此3年间修了7次,光车费付了近200元,还浪费宝贵时间,尤其是在维修期,搞新闻的我没电视看犹同瞎了一只眼一样急得团团转。
国人消费家电尤重品牌与售后服务,至于品牌品质如何有时甚至没有后者重要。但国人千万别忘了,您花上千元买个家电是享受其功能,而不是享受其所谓一流的售后维修呀。尽管众多家电商的售后服务再完善,可它们在维修过程中解决的都是些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应该解决的缺陷与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认可售后服务好的家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把一些质量差的家电推向消费者,推崇售后服务等于保护了落后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通过产品价格向消费者转嫁不应有的服务成本,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是企业产品缺陷给消费者制造了大量麻烦。与之相反,国外消费者消费观是:质量好不会接受上门服务,消费者要的是高品质、高效用和无须维修的家电。家电广告中,我们很少看见洋家电吹嘘售后服务如何,他们强调的是用高品质售前服务来打败国产家电。
现今,随着中国家电市场进入成熟期,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也已日渐成熟。传统的购买思维与现代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中国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独特的消费定势,即注重产品的实用、品质的实在、价格的实惠和实际的售后服务。消费者的“四实观”按说是最正常、最基本的心态,但却给许多家电企业出了不小的难题,因为这些企业沿袭的仍是注重售后服务的传统做法,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实用、实在、实惠的需求,它们这种不完整、不完美、不完备的服务,其实是有损于消费者应享有的利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国家电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面对入关在即,国产家电商惯打的售后服务牌是否也该歇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