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宜进补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秋季是通过进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能为迎接寒冬的来临奠定物质基础。早秋宜进补,因为炎热的夏天,人的体力消耗大而进食较少,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空”了,故有体重减轻,倦怠乏力,讷呆等体虚症状,此时调养一下身体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初秋进补对机体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意义。
  早秋进补应先调整脾胃。由于人们夏季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一下子难以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初秋进补宜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瘦肉、禽蛋、山药、莲子、奶制品、豆类及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润其燥”是秋天进补之大法。具有滋阴润燥功能的食物很多,百合、芝麻、木耳、蜂蜜、萝卜、甘蔗、梨及大部分蔬菜,均宜适量多食。
  秋天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但此时进食一定不可太随意,仍应以润燥为前提。鸭肉、海参、黄芪等为此时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和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狗肉、羊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弱者,应尽量少吃。对于一些秋燥伤肺、咽喉干痛、咳嗽无痰者,可取黄芪1000克,水煎三次,过滤去渣,再用文火煎熬,浓缩到膏状,加蜂蜜500克,日服二次,一次一匙,可补肺益气,生津止咳,安康健体。
  (石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