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先生:
最近我从一文物贩子手里花几百元钱买了一件时大彬的紫砂壶。买这件紫砂壶时,因见其形古拙,又有名家款识,并且器心底竹丝刷纹明显,手工制作的痕迹用手摸得到,所以决定买下。但又觉得不踏实,就拍了两张照片来让您给鉴定一下。 (代江)
代江读者:
你的来信收悉,迟复为歉。关于时大彬制紫砂壶的情况,就我所知的情况简复如下,仅供参考。
明中期以后,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时鹏、赵良、董翰、元畅等四大紫砂壶制壶大师。时鹏之子石大彬是晚明最负盛名的紫砂制壶大师。据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石大彬壶问世年代已“知名海内”。从有关文献记载,到目前为止从南京马永山吴径墓、江苏江都曹氏墓及福建漳浦卢祯墓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署“石大彬制”和“大彬”款的紫砂壶仅有16件。所署款均为以上两款条型刻款,无你所收藏园型边框“时大彬制”的印章款。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收藏两件署石大彬款的紫砂壶。其中一件形体硕大的紫砂掇球壶,通高27cm、口径13.5cm,足径15.7cm。壶腹园球型,短粗颈、弯流、曲柄。叠插式起凸园盖。盖钮透空雕镂孔钱纹,股部草刻诗文“江上清风,山中明月”,句尾草书五字“丁丑年大彬”。丁丑年应为公元1577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年。对此文物界对此壶是否是时大彬真品颇有争议。专家认为仅有时大彬落款,不足证明是真品,且现存量不足20件署时大彬款的紫砂壶,没有一件像此件超过20cm高,且达到27cm,多数专家认为应属清代高手仿制。
特别像石大彬这样的名人所制紫砂壶,从我国近50年来地下出土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加上香港和美国一些博物馆收藏,目前得知总数不超过20件,这样的存世量,可以说石大彬制的紫砂壶件件价值连城。故从晚明至清到民国以至现今宜兴紫砂壶对石大彬作品多有仿制。特别像你这样地处边远山区、又是初入道的收藏者,不宜收藏这样的名家作品,因为这样所谓“捡漏”的概率基本上为零。加之作为几百元应该对你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建议你首先应增加收藏陶瓷方面的基本知识,可订阅一些全国性收藏方面的刊物和报纸,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也应到国内就近的城市的文物艺术品交换市场多走走、看看,对吃不准的收藏品切不可轻易下手,更不能听一些文物贩子编故事,以免上当。
(懋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