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国
7人全部来自农民家庭,一个同样贫寒的起点;7人并肩携手考研,一个同样勤奋的过程;7人全部金榜题名,一个同样美妙的结局。
她们是大学里同一宿舍的“七朵金花”,创造了100%的考研率。
2000年9月,她们相约:“3年后,我们一起考博牎”来自农家1996年9月10日,山东省东阿县大李乡陶嘴村20岁的女孩儿陶新,告别家乡的3间土坯房,辗转数百公里,跨进了莱阳农学院的校门。
莱阳是胶东半岛中部的一个县级市,莱阳农学院位于市郊,空气清新,景色如画。进了大学校门,置身画中,本应高高兴兴的陶新却愁容满面:家里太穷了,这次上学,父母东挪西借,还是未能凑够学费,最后不得不贷款400元。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怎能让人笑开颜牽陶新住进了8号楼617宿舍,宿舍里共8名女生,除了一位大专班的老生外,余下的7人全部是畜牧专业牗本科牘的新生。
愁容满面的并非陶新一个人,其他6名新生也都来自山东省偏远的农村地区,为了上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借了钱。
大家都来自贫寒的农民家庭,深感上学之不易,因此学习非常刻苦。每个人的功课都很优秀,第一学期下来,都获过不同等级的奖学金。
1997年9月,当陶新再次跨进校门的时候,发现宿舍里只剩下7个人了,原来同宿舍的那位大专生已经毕业,而学校又没有安排新生入住。一般的宿舍都是8个人,现在“8-617”空了一个床位,大家欣喜若狂,因为空床上可以摆放很多东西。
来自郯城县的李靖性格活泼,大小事都叫得最响,这次更是乐得蹦蹦跳跳:“这下可好,只剩下我们‘七仙女’啦牎”“七仙女”牎真是妙不可言牎立即有人提议:
“那好,我们7个人排排大小吧牎”几分钟后排定座次。生于1976年8月的周凤珍荣居老大,生于1978年11月的孙洪新屈居老么,其他排行为:老二王启凤、老三陶新、老四呼红梅、老五宋建婷、老六李靖。
“七仙女”大闹宿舍,一起疯、一起跳,欢声笑语飘出窗外。过去大家虽然在同一宿舍,并没感到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排了座次,互相瞅瞅,还真像一家姐妹呢牎周凤珍眼尖心细,不愧是老大,她很快发现王启凤虽然也有说有笑,但动不动就走神发呆。“启凤,你是不是心里有事牽”她轻声问道。
王启凤摇头,眼圈却不争气地红了起来。
“二姐———,我们已经是姐妹了,你还有什么事要瞒着我们呢牽”李靖口快嘴甜,把“姐”字拉得很长。
其他4个“妹妹”也都一声接一声“二姐”地喊了起来。启凤哭了,她的父亲患了肝癌,这些年治病花了很多钱,今年夏天父亲去世,本来就徒有四壁的家雪上加霜,欠了很大一笔债,这次她是空着口袋来到学校的,没带学费。牗下转第7版题图为七姐妹打电话询问录取情况。
姐妹们沉默不语。大家想从经济上帮助启凤,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没有几个钱。不过能凑一分是一分,你十块,我二十,姐妹们纷纷解囊。王启凤全部谢绝了,擦了擦眼泪说:“你们连自己都顾不住,我能要你们的钱吗牽”一起考研王启凤向学校申请缓交学费,很快得到特批,并被学校定为贫困生,每月可获一定数目的补助,但这种补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她的经济困境,她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挣够学费。她先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承担了3号教学楼的楼道清扫工作,每天午饭后要忙活1个小时以上,每月可挣45元。接着又联系了一份家教,同时走上街头去卖牛奶。
刚开始打扫楼道时,熟悉的同学上上下下,王启凤多少有些尴尬。姐妹们抢着要帮她打扫,她坚决不肯接受。没办法,大家只好在她忙活时在一边陪她说话。这给了她极大的精神支持,慢慢地也觉得没有什么难为情了。
王启凤太忙太累了,又不让别人帮助,姐妹们只好从生活上多关心她,帮她洗洗衣服,宿舍里的卫生从不让她插手。
经济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王启凤,她在勤工俭学的同时,刻苦读书,各门功课都很棒,拿的奖学金在七姐妹中是最高的。姐妹们以她为榜样,学业上不敢有半点松懈。大二下学期,七姐妹全部过了英语四级;大三上学期,又同时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1999年4月,又有五姐妹在英语六级考试中顺利过关,王启凤和呼红梅因数分之差落榜。
莱阳农学院学习风气浓厚,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到了大三,学生们都该琢磨是不是考研,七姐妹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王启凤决定不考了,正读高中的妹妹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整天哭哭啼啼,做梦都想着上学。启凤觉得自己已经读了大学,如果再读研,又是3年,这对妹妹太不公平了。由于类似的原因,呼红梅也决定放弃考研。弟弟外出找工给她挣学费,妹妹还在上学,她想毕业后立即挣钱供妹妹读大学。七姐妹中,王启凤和呼红梅家庭条件最为艰难,享有贫困生补助。
另外五姐妹中,除了李靖举棋不定外,其他4人考研的态度都很坚决。她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进一步深造。老大周凤珍苦劝王启凤:
“大学这么难,你都熬过来了,还怕读研那3年牽畜牧专业实践性强,读研期间你会有机会靠知识和能力挣钱,一定会比现在做得更好牎”其他3个考研的小妹妹也都缠着“二姐”一起考研。
姐妹们一劝再劝,终使王启凤点了头,再劝呼红梅已经不费什么工夫。最后剩下一个李靖不战自败,笑嘻嘻地说:“你们都考,我也凑个数吧牎”7个人全部选择了老本行“畜牧专业”,并笑称:我们是生自“农门”,长在“农门”,一辈子也不准备跳出“农门”啦牎寒窗苦读由于全部考研,七姐妹早同出,晚同归,一起学习,一起娱乐,“步调”基本一致,生活节奏特别合拍。吃饭时,7个人占据一张餐桌,桌子最多能容8人,她们一坐,剩下孤零零的一个空位,自然无人争抢;学习时,7个人同在一个阅览室里,谁也不敢偷懒,有了问题还可互相讨教;散步时,7个人浩浩荡荡,成了学院一景。
考研复习本是紧张的,甚至是沉闷的。为了缓解压力,七姐妹总是想尽办法使学习生活变得轻松有趣一些。比如回到宿舍,每个人必须讲英语,谁不小心讲了中文就罚洗碗一次或拖地;每天夜晚休息之前,半个小时的“卧谈会”雷打不动,“会”上自然要谈些女孩子的小秘密,此时全部汉语上阵,并且不许谈论学习上的问题。
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攻克所有难题。1999年10月,陶新买了一套英语模拟题,结果前边有标准答案的部分牗70分牘只做了20多分,回到宿舍她就哭了:离考试只剩下几个月了,英语过不了关,还考什么考牽陶新最先决定考研,现在又最先打起了退堂鼓,大家千劝万劝,丝毫不起作用,趁她外出洗脸之机,李靖跟大家嘀咕了几句,等到她回来,李靖叹气说:“成天在书里泡好几个小时,真让人受不了牎陶新,我也不考了牎”“我也不考啦牎”呼红梅接上话题,“本来我就不想考,你们硬是拉我下水……”剩下的几个姐妹也都一脸苦相地说,考研就是太折磨人,干脆我们都不考了吧牎这下慌了陶新:“考吧考吧,我还考牎”大家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直到笑弯了腰,陶新这才明白自己中了计。
继续苦读。李靖与王启凤报考的是南京农学院的同一专业,复习中的“共同语言”很多,每次在阅览室总是坐在一起。李靖活泼好动,坐个几十分钟就熬不住了,东瞧瞧、西望望,人在室内,心在书外。王启凤看在眼里,脚尖用力踩上李靖的一只脚,疼得李靖直咧嘴,而王启凤仍是既不抬头,也不说话,面不改色地继续看书。每每如此,李靖就老老实实地接着学起来。时间一长,她深受启凤的感染,也练出了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的功夫。接受采访时,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大家都考研,如果不是跟着启凤一块儿学,自己肯定不能坚持到底,早就半途而废了。
苦读书,但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七姐妹在全力备考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运动会上拿过名次,在演讲比赛中获过奖,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共撰写了社会实践报告40余篇,其中18篇获得学校的表彰奖励。呼红梅和李靖还是中共预备党员。
1999年12月中旬,离考试只剩下一个多月了,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为了迎接澳门回归,七姐妹放下书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共同制作了一幅用幸运星组成的中国地图图案。
金榜题名2000年1月20日,再过一天就要参加研究生考试了。宋建婷提议,明天大家都不复习了,去打打羽毛球。姐妹们一致同意。
可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陶新突然发起烧来,连饭都不想吃。大考在即,这下可急坏了姐妹们,孙洪新陪她到校医务室看病,医生给开了些感冒药。
打羽毛球的计划自然取消了,大家都围着陶新转。陶新一直担心自己的英语过不了关,而明天的第一场考试就是英语,越想越着急,躺在床上一个劲儿地哭。任凭姐妹们千言万语,怎么安慰都不起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了病,换上谁心里都不好受。
李靖的“鬼点子”总是比别人多。她把周凤珍拉到一边:“老三这病,不仅要吃药,还要进行精神治疗。要不,她这眼泪就止不住牎”接着又嘀咕了一番,周凤珍连连点头。
李靖出了宿舍,半个小时后满头大汗的她抱来一大堆研究生考试英语模拟试题。李靖把十几套题拿给陶新过目,让她挑了几套没有做过的试题。
陶新躺在床上,姐妹们轮流给她读题。大家一致推选英语最好的周凤珍担任“阅卷老师”打分。这一招真灵,不知不觉中转移了陶新的注意力,她不再哭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都被赶走了。
几套试题做下来,已是晚上,陶新的每一份成绩都在65分以上,这使她的情绪大为好转。周凤珍和宋建婷又到餐厅给她定做了病号饭,她打起精神吃下了一个馒头,又服了药,然后大家早早就熄灯休息了。
1月22日早晨,陶新还有些低烧,头很疼。马上就要上考场了,姐妹们一齐鼓励她:
别紧张,平时底子打得好,一定能考好牎李靖笑着说:“别忘了,昨天你可是次次都考了六七十分牎”陶新点头微笑:“放心吧,我一定会考好的牎”上午8时30分,姐妹们开始了第一场考试。11时30分考试结束,陶新向大家报喜:考得不错,至少能拿60分牎姐妹们手舞足蹈,向陶新表示祝贺;更令大家高兴的是,到了晚上,陶新的体温已接近正常,身体大有好转牎为时3天的考试结束了,姐妹们一起估估分,都觉得可以过线。在经历了两个月的苦苦等待之后,2000年3月下旬,研究生考试揭榜,七姐妹的成绩都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分数线320分牎4月,分赴所报的学校面试。7月,姐妹们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同一宿舍的“七朵金花”全部考上了研究生牎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马上传遍整个校园,并飞到了当地的各大媒体上。虽然只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消息,但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人赶到学校,争睹“七朵金花”的风彩。
8月,笔者专程赶往山东莱阳农学院探秘,正巧中央电视台记者已经先期到达,“七朵金花”已被学校从农村老家电报召回,笔者趁机进行了集中采访。
“七朵金花”的考试成绩及录取学校分别为:周凤珍360分,华南农业大学;王启凤372分,南京农学院;呼红梅365分,云南农业大学;宋建婷346分,南京农学院:李靖345分,南京农学院;孙洪新367分,河北农业大学。
莱阳农学院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该学院学习风气浓厚,今年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4%,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A类大学15%的考研率。
同一宿舍的学生100%考取,这在校史上还是第一次。
9月3日,省城济南南郊宾馆的会议室里,七姐妹背着行囊又聚到了一起。这天上午,华夏银行济南分行请来了团省委的领导,宣布设立5万元的“华夏银行爱心优秀特困生助学金”。助学金交由山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负责管理实施。专门用于资助周凤珍等7位同学读研,每年每人资助2000元。团省委有关领导当场发给“七朵金花”每人2000元现金,即第一年的助学金。
9月5日,七姐妹从济南出发,踏上了异地求学的行程。临别时,七姐妹互相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老大周凤珍说:“3年后,我们一起考博,好不好牽”掌声一片。这次考研分数最低的李靖说:“不过,到时候成绩的名次可要重新排哟,我一定要拿第一名。”
李文才荐自《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