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以忧虑为主要特征的主观情绪状态,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客观症状。好发于中年和老年,患病率为10%—15%。但被及时治疗则不多,许多患者较长时间受到焦虑的困扰。
要想摆脱焦虑的困扰,就需要掌握焦虑的产生原因,症状及体征特点,以提高认识。
———引起焦虑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有性格、环境、躯体因素及精神因素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例如:性格多怯懦、易惊恐、羞涩、敏感的人,对新问题、新事物表现惴惴不安,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因而一旦遇到不愉快,不顺心或不幸事件时,就会因紧张、惶恐而焦虑。又如,许多疾病过程中常伴焦虑,特别是慢性肺部疾患、心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时伴随焦虑者多。
———发病前常有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经历,进而自感惶恐,好似处境不安全,经常为身体的某些不适而焦虑不安,自疑有病,所以,患者大多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或有强烈的恐惧反应。
———患者常伴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机能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凉、眩晕、心悸、胸部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腹部发胀、小便频数,便秘或腹泻、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有些人焦虑的生成与经常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药物有关,那么,就要规劝这些人改变生活方式,停止饮用咖啡、浓茶,尽量避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又如,某些患有某些疾病而过多担心疾病会导致残疾或死亡,除让其了解病的本质,发展经过及防范措施外,还可通过改善环境因素以收到较好效果,如鼓励和支持这些患者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文娱、体育、文化活动、减少社会孤独感,将身心融入社会生活中去,既对疾病有改善作用,又可使情绪得到调理,防止陷入不必要的担忧之中。目前,我国的各大医院都开设心理咨询和治疗门诊,一些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可求得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药物疗法以抗焦虑药物为主,患者应选用短效的抗焦虑药如安定、舒乐安定或利眠宁等,如果应用这些药物不超过3个月,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要采取保守稳妥的态度,尽可能从小剂量开始,以2-4周的治疗为阶段,并逐渐减量以避免反跳作用,另外还必须与非药物疗法结合起来。
魏开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