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运作到今天这个份上,开始用它那只无形的手掐得一些实力不济的厂家或企业有些喘不过气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场杀价心狠手辣。于是,为求得一条生路,也为了你活我活大家活,最近,在不同行业中屡屡出现了企业联盟现象。一时间,本来是竞争对手的厂家,突然间纷纷变得格外团结,枪口一致对外了。
各式各样的企业联盟争相出台,厂家企业自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但客观上,我们也似乎看到了这么一种局面:一些企业与厂家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开始与他们原本的“上帝”———广大消费者较劲了。这使笔者不由想起了六七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产品过剩时期,宁可把产品拿来囤积乃至销毁,也决不向市场打“让手”的相似情形。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而今可以断言,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大于求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竞争惨烈,而企业采取联盟的方式也算是企业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吧。据业内人士介绍,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同一行业的厂家联盟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但别人联盟的出发点,是围绕着市场、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与利益,以“竞争中的合作”来获取互惠———也即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反观我们现今一些企业、厂家的联盟,给人的味道犹如菜市场上剐黄鳝的贩子:今天过节,等着买黄鳝的人不会少,咱们大伙儿统一每斤15元,谁要独卖低价,坏了众人的生意,把他小子赶出去。有专家指出,目前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卖不动,根源是市场上少有新产品的推出与老产品的突破。而今不少企业在相当程度上重视了行业内的“盯人防守”,而忽视了消费者求新的消费需求。须知,消费者永远是企业与商家的衣食父母,永远是不容轻蔑的上帝,与他们对垒较劲儿通常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而多为他们着想,多让些利给他们,多为他们开发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才是企业、厂家与商家的生财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