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与他的两任妻子


  今年9月,黄艳梅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前夫金洪成甚至把她的遗像都准备好了,可黄艳梅居然又顽强地“活”了过来。缠绵病榻18年,差不多时时徘徊在生与死的门槛边,黄艳梅早已“修炼”得波澜不惊,但当她看到陪护在身边的金洪成和梁晓红惊喜而关切的目光,仍止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时间要追溯到1980年。当时26岁的金洪成是沈阳市某高校教师,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在市工艺品厂工作的黄艳梅。黄艳梅比金洪成小2岁,是工厂的质量检验员。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彼此都深深地爱上了对方。与多数年轻人不同,两人谈恋爱很少花前月下。金洪成出生农家,生性节俭,加上教师收入本来就不多,每个月还要寄给父母一部分,所以他很怕花钱。黄艳梅老说他“小气”,两人偶尔在外面吃顿饭,要么一碗馄饨,要么一碗面条。面对黄艳梅的“指责”,金洪成总是憨厚地笑笑。要是后来黄艳梅没有生这样的重病,金洪成几乎没有机会来证明自己真正男子汉的豁达和大度。
  两人于1981年国庆节结婚。5个月后,黄艳梅怀孕了,得知自己快要当爸爸的金洪成高兴得像个孩子。然而,世事就是那样难以预料。一次金洪成陪妻子去医院作全面体检,等结果出来以后,医生面色严肃地告知,黄艳梅的肾脏有病,必须马上做流产,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夫妻两个顿时都懵了。做完流产手术,两个人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倒是金洪成先“清醒”过来,他劝慰妻子说,好好养病,我们还年轻,孩子可以再生。黄艳梅看着丈夫,信赖地点点头。
  令人惋惜的是,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以后”了。
  1982年年底,黄艳梅住进了医院。一开始金洪成还很天真,以为最多一两个月,妻子就可以痊愈出院了,谁知这一住就是两年。那是怎样的噩梦一般的两年啊,黄艳梅两只肾脏的功能都“坏死”了,只能靠“腹透”维持,生命脆弱得就像走钢丝,病危通知书传单般一张接一张发过来。黄艳梅住在无菌室,金洪成也陪护在里面,一大早出去吃点早点,给妻子买些新鲜的食物,安顿好了之后,便匆匆骑上自行车赶到城郊的学校上课。到了晚上,金洪成又换好隔离衣回到无菌室照顾妻子。两年的除夕夜,夫妻俩吃的是都是粥,妻子的病,注定了她与他的食谱没有多少选择。黄艳梅流泪了,说:“你受苦了,出去散散心吧,过年了,去喝点酒。”金洪成摇了摇头,他虽说喜欢喝酒,但这两年里却是滴酒未沾。
  与黄艳梅一起做“腹透”的病人一个个死去了。黄艳梅估计自己早晚也难逃这样的结局,心理坏到了极点。金洪成握着她的手说:“艳梅,我虽然不能代替你吃苦,但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活你。”救活妻子的唯一途径是肾移植。金洪成为此进行了一场艰辛的奔波……1984年岁末的一天,黄艳梅被推进手术室,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可金洪成觉得比4年还漫长。手术成功了牎那天,金洪成开了两年的酒戒。值得庆幸的是,黄艳梅又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后的排异关。3个月后,当黄艳梅平安地走出无菌室,夫妻俩泪眼相看,执手无言。好半天,黄艳梅才哽咽着说:
  “洪成,是你的诚心把老天感动了,他把你的妻子又还给你了。”周围的医生护士都感动得唏嘘不已。
  此后的将近10年时间里,黄艳梅病情稳定,两人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当然,生活并不是完美的,按照医嘱,黄艳梅不能再怀孕,这意味着这个凄苦的女子将永远丧失做母亲的权利。还有更严苛的一条,夫妻俩不能“同房”。
  这对精力充沛、正值壮年,渴望在爱河里沐浴的金洪成来说,其中所意味的残酷更是不言而喻的。
  金洪成认了、忍了,妻子能活下来,他已经对命运之神充满了感恩,哪里还敢有其他的抱怨。除了小心照料妻子,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先后有多篇学术论文在海内外公开发表,光是获奖证书就装了满满一抽屉。
  1994年,金洪成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此外学院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
  可是,生活难遂人愿。1995年夏天,连续高烧再一次把黄艳梅推向生命的悬崖。两天两夜,金洪成守护在昏迷的妻子身边,他感觉着妻子的手渐渐发凉,赶忙跑去求医生无论如何再想想办法,妻子还这么年轻,不能让她就这么死去……最后,金洪成做了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为妻子再做一次肾移植手术。
  此时医疗制度已经改革,做肾移植手术个人须承担的费用,对金洪成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有些朋友劝他,你已经对得起黄艳梅了,别再做傻事,她就是救活了,也是废人一个,还不如顺其自然,将来重新再娶一个。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金洪成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有男人的襟怀,更知道做人的根本,决不会在关键时刻抛弃病妻。维持艳梅的生命已成了他执着的信念,那怕倾家荡产,那怕四处举债,也要让黄艳梅再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遗憾的是,第二次肾移植手术失败了。
  善良的黄艳梅不愿再拖累丈夫,提出了离婚。平日温文尔雅的金洪成顿时勃然大怒:“我是那种不仁不义的人吗牽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我,离开我,你死路一条懂不懂牽”黄艳梅呜咽着说:
  “可我不忍心看着你这样受苦。我是你妻子,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我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欠你太多了,这辈子我还不清你的债了……”金洪成抚着她瘦削的肩膀,平静地说:“谁让我是你的丈夫呢牽夫妻俩抱头痛哭。
  夜深人静,黄艳梅前思后想,决意自杀。她并非不留恋生命,也无法割舍对金洪成的牵挂,但她太清楚丈夫的为人。为了能时刻在身边照顾自己,他多次放弃了出国进修、研讨的机会,他会背着自己这个包袱走向生命的终点。身患重病固然不幸,但嫁了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这一生也无怨无悔了。黄艳梅写了遗书,第二天做“血透”时,乘人不备拔掉了回血管。此时离心泵高速运转,鲜血喷溅,如果不及时制止,不消几分钟,人便会血尽命消。幸亏护士警觉,才避免了这一场悲剧。
  金洪成闻讯赶来,惊得魂飞魄散,他拉着爱妻的手说:“艳梅啊,这么多年的苦日子我们都熬过来了,你怎么能抛下我走呢牽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呢,你走这条路,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不就全白费了吗牽”黄艳梅此时面色惨白,却依然绽露出几分笑容,沉默了一会,她坚定地说:“洪成,答应我,和我离了婚,再找个心地好身体好的媳妇。你要是不答应,我还会找机会去死。”金洪成只好认输了。
  这以后,梁晓红便走进了他们的故事。
  梁晓红是学院幼儿园的音乐老师,以前与金洪成虽然认识,但并不熟悉。她听学校里的老师、员工谈起金洪成和黄艳梅的故事,感动得暗自垂泪。想不到现实生活里竟然有这样忠贞不渝的优秀男人。梁晓红找到了金洪成,很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愿意陪伴他共走人生。面对这位比自己小了10多岁的姑娘的一片真情,金洪成很感动,他对她说:“即便离婚了,我仍然会照顾黄艳梅一辈子。你先别表态,最好好好考虑一下。”一周后,梁晓红说了番令金洪成感彻肺腑的话:“金老师,你的心真好,更像是我的兄长。
  这么多年了,除了自己的事业,你一个人挑着家庭的重担,现在让我来分担一半吧牎你也该喘口气歇歇了。你尽管放心,路是自己走的,我会尽一个妹妹的职责,也会尽一个妻子的职责的。”一股热流涌遍金洪成的全身,两颗心也就此紧紧地贴在一起。此后,黄艳梅的病床边便多了位服侍照料的清秀女子,亲热地叫黄艳梅“大姐”。和梁晓红结婚那天,金洪成一早买了不少对虾,送到了艳梅的姐姐那儿,安顿好艳梅在姐姐那儿吃晚饭。黄艳梅当天拖着病体,在姐姐的陪同下四处为新人买礼物,最终选中了一大捧鲜艳的绢花,那花后来一直插在新房里。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黄艳梅却是食不甘味,早早就回家了。虽说丈夫的婚事是自己一手策划的,但真的到了这一天,她忽然觉得自己的心缺了一半。
  在金洪成的强烈坚持下,黄艳梅住在原来的两室一厅房子里,这里被称为“老家”;金洪成和晓红在不远处租了套房子,称为“新家”。一个男人,和他的两任妻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周一至周五,3人在“老家”吃晚饭,双休日则转移到“新家”,家中的一应开销全由金洪成和晓红承担。曾经有人担心金洪成成婚后是否会“变心”,倒是黄艳梅回答得干脆:“要变心,他早就变了牎”黄艳梅现在每周去医院做两次“血透”,病情相对稳定,脸上也出现了少见的红润。她活得很舒心,她不但没有失去金洪成,还多了个贤淑温婉的妹妹。前不久,一家三口相扶相携去了趟繁华的中街,看着眼前如潮涌动的人流,黄艳梅感慨不已,她已经18年没来过这里了。金洪成依然没改掉节俭的习惯。吃午饭的时候,两个女人吵着要去麦当劳,他把她们送进门,安排好,推说自己吃不惯洋快餐,悄悄找个偏僻处吃了碗面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