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的小女儿安安5岁半,小儿子洋洋才1岁半。一对小儿女就像画中的洋娃娃,长的十分惹人喜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朝夕相处中,我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以互问“早安”开始,晚上在一片“明天见,goodnight”的依依声中告别,感情丰富的安安一遍又一遍的紧抱着我不愿撒手。
安安幼儿园毕业后接着上幼稚园,相当于咱们的学前班。这是一间很好的私立学校,安安被录取后,还引起了家里人好一阵的欢喜。这个学校20多年来一直租用公立学校的校舍,近年来房价涨的格外地快,校董事会决定买地盖房。学校近来经济情况很好,银行贷款和家长捐助都很可观,他们就买下了92英亩地。
私立学校较公立学校办得好,人们都愿意把子女送进有名望的私立学校。校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白人收1/3、亚裔1/3,黑人和墨西哥人1/3。美国的黑人多读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来对黑人的录取也比较宽松。说实话,黑人孩子一般不大努力学习———其实白人小孩也差不多。
美国人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只有亚洲人,特别是华人才经常强迫孩子这样那样。
安安的学校收3岁至8年级的学生,校长年龄不大,是个十分精干的女士。老师们也亲切和蔼,与家长关系融洽牗还要靠家长捐款呐牘。学校每隔上一阵,就要找些缘由把家长们请到一起,或看孩子们歌舞,或品尝由老师或部分家长烘烤的各种甜点,奶酪面包,还有西瓜块、弥猴桃片、草莓、桔瓣,芒果片什么的摆成的大果盘,真是鹅黄猩红,玛瑙藻绿,惊人的美丽叫人不知是吃还是看更好。
安安的教室里挂满了孩子们的绘画和劳作。美国是个鼓励自己动手的社会,孩子们从小就被不断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商店也出售各种工具和尺寸各异的隔板铁条,人们很喜欢买些回来自己制做书架等等小型家俱。
独立日前,学校买了一批白色T恤发给孩子们,让他们随意作画并穿回家去。安安在老师的帮助下用红漆和兰漆在衣服上画了一面美国国旗,又做了一顶国旗图案的大纸帽,满脸得意的穿戴回来,可惜那帽子很快就被洋洋抢破了。
这个学校喙头很多,经常搞一些爸爸妈妈陪吃午饭、爷爷奶奶陪吃午饭之类的小节目。记得夏日的一天,是爷爷奶奶陪吃午饭日,于太太提前打电话给去台湾不久的外公外婆。老俩口心急火燎地赶了回来,生怕扫了小孙女的兴。我跟伯父开玩笑说,你们这顿饭吃的可真紧张啊牎联邦政府规定,人人都要为社会做义工。义工时间可以累计计算抵税。安安是童子军,虽然年龄小,也照样要做义工。在感恩节或圣诞节期间,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些画片或小花篮之类的小礼品送给康复院。也可以在老师和做义工的家长带领下,到老人院去陪爷爷奶奶们吃一顿饭,每人捐助3元钱,也顶义工。
于太太也经常在安安的学校做义工。有时在图书馆,有时帮忙做午餐———将麦当劳送来的快餐分份包装再发给各个班级。还曾经陪着孩子们步行去参观救火队。反正每次妈妈去学校打义工,安安都兴奋得直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