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究竟是怎么回事?
“感冒”,医学上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约有80%以上的上感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根据以上表现可把病毒性上感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普通感冒,以鼻部症状为主,有些伴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二是病毒性咽炎,以咽部症状为主,也可伴有发热;三是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夏季易流行,以咽部、口腔和牙龈粘膜上出现疱疹或溃疡为特征;四是咽结膜热,除咽痛外还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另外,还有将近20%的上感是由细菌引起的,致病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是急性扁桃体炎,症状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及寒战、高热、咽痛、四肢酸痛等。有一些其它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等与感冒症状极为相似,需加以鉴别。此外,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因此,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及流行区应注意鉴别,否则易导致严重后果。□感冒的传播感冒在一定条件下可经飞沫传播,流行性感冒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行性感冒与一般病毒性感冒,是不同病原引起的两种疾病。感冒的传播通常要有三个条
件,一要有传染源,即患感冒的病人,二是通过带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三要有易感人群。由于人机体中通常已产生抗病毒抗体,一般的致病病毒入侵呼吸道粘膜后,抗病毒抗体会对其进行中和,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避免感染的作用。而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发生变异,导致人体内已经出现的抗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失去中和病毒的作用,因而使人容易感染,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病人受流感感染后有的会并发原有的严重疾病,如肺心病、呼吸衰竭、心血管疾病等,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每15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就会出现一次大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的流感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要重视感冒的预防预防感冒最根本的方法是坚持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感冒病毒是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排出体外,在人群中引起传播,因而控制传染源也是预防感冒的有效途径。健康人应尽量少在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暴露,若出现群体发病,应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患者。此外,还应防止造成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受凉、过量饮酒、精神打击等。通过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或调节免疫力也是一种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转移因子、干扰素及某些中药都可起到此作用。
□感冒了,怎么办?感冒多为自限性疾病,即患病后5至7天可不治自愈。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多饮水;发热明显的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的可服解热阵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等;鼻塞流涕可服扑尔敏或用麻黄素滴鼻;咳嗽可服镇咳去痰药,声音嘶哑、咽痛可行雾化治疗。对症采取以上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感冒症状。当然,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能更好地起到抑制感染的作用,但只应在这样两种情况下使用抗菌素,一是明确诊断为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时,二是预防或治疗并发症时,通常感冒易引起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急性心肌炎、支气管炎、风湿病等。此外,许多中药也对治疗感冒有效,但不可一概而论,混淆使用,应分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等类别,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魏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