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格热战中保持冷静。 有奖销售———八十年代初期的“有奖销售”以当时国人的消费心理,足以叫人心动。柜台边人头攒动;商家在消费者的盲动中屡屡受益。但后来传媒不断爆出丑闻:某市某大商场公布的特奖号码根本没发售;停在南方某大城市某商场门前作为头奖的“丰田”车,在几个月的有奖销售活动中落满灰尘,最后悄然开走,原来此车是总经理的坐骑。还本销售———几年前风行一时,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指出,所谓还本销售实乃骗局,并一律禁止。减价销售———商店里,真的减价和假的减价在醒目的招牌上向消费者频频招手,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店家仿佛终年都在清仓。“清仓大减价”的条幅更新换旧,一直招摇于市;“搬迁大减价”被店家当作招徕顾客的手段以至一用就是几年。对宣传诱导做理智的分析。广告只能作为选择的参考。在选择大件、高价商品之前,尤其应该先作一些咨询,以作出最恰当的选择。作为消费者,我们关注的不应是商家的促销术,而应该是存在于商家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如商品定价,商品的品种质量、售前售后服务乃至售货员的服务质量等,这些因素的优劣都比花哨的促销术更能带给我们实惠。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除了提高我
们自身消费素质,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和必要的商品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消费大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市场竞争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几十年的商品短缺局面,已经形成了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买方市场。这是面对当今消费必须认识的大环境。怎样在无限的物质需求与有限的收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抛开其它不谈,单就购物消费时机选择方面,不赶潮流,迟入半步应为上策。具体一点说,就是面对刚出世的新颖商品的诱惑,暂且按住心中的购买欲望与冲动,等待它的价格下降、质量稳定、性能提高,然后在厂商销售对象定位由少数高收入者转向普通大众之际购买,定能实现少花钱、买好货的愿望。 (明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