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记者从成都市基础教育工作会上获悉,在“十五”期间,成都市将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的发展方式,力争使成都教育做大做强。
在城区和县城小学入学年龄调整为6岁的基础上,全市城乡全部实现6周岁入学,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率在1%以上,毕业率在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在95%以上。
同时,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6周岁以内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0-3岁学前教育,初步形成0-6岁学前教育格局。
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办法,初中毕业生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双向选择,学校逐步实行自主招生。禁止举行各种形式的学科考试招收初中学生,对小学毕业生坚持相对就近、微机排位、免试入学的制度。
到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力争达到12年。积极发展以初中后分流为主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其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以重点职业技术和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创建一批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高、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有特色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到2005年,建成成都教育信息城域网,力争所有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每所学校至少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重点中学应拥有3个以上网络教室。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直接与互联网联通,少数边远山区中小学通过卫星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全市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按要求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