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06月04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六岁女娃要摆擂  
 


    近来,江西高空飞车表演杂技团团长张慎文正在谋划着一件大事,他要为6岁的侄女张琴摆一个擂台,并向杂技界发出英雄帖,邀各路高手在钢丝上一决高下。
两岁不到开始练功

    1996年7月,张琴出生在江西南昌市湖坊乡,父亲叫张慎平。张家是一个杂耍之家,张慎平的父亲张河昌有7个儿女,除了大儿子在南昌定居之外,其余的儿女都跟着他学耍杂技。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少人都带着飞车、钢丝绳和锅碗瓢盆,走南闯北,演出谋生。

    张琴不到4个月大时,就开始随父母过起吉普赛人似的生活。

    耳濡目染,到张琴能蹒跚走路后,杂耍的血脉也在她身上流淌,小张琴往往并不好好走路,而是学着大人在钢丝绳上的样子一摇一晃地走。这一切引起了二伯张慎文的注意,这小家伙能否训练一下呢?

    张慎平对二哥的建议很赞同,同时建议由二哥亲自来调教,因为杂耍练得太苦,女儿是自己心头肉,免不了会心软一些,那样就成不了大器。

    1998年3月,只有一岁零八个月的张琴站上了张慎文特意做的练功小凳。

    三岁小有名气

    小张琴站上了平衡凳,张慎文最初没有硬逼她站多久,她想下来就下来,让她把练习当成一种游戏来玩,要是刚开始就逼她,反而会使她产生本能的反感。于是张琴便像玩乐一样时不时站在凳上练平衡,以至于有时吃饭都端着碗在上面边站边吃。看着侄女的脚劲和平衡能力有了长进,人也开始懂事些时,张慎文将练的难度加大。先是在地上固定两根竹竿,依然让她在上面玩,等到张琴在竹竿上能自如行走后,张慎文又在离地几十厘米高的位置拉两根钢丝绳让她走。后来,钢丝绳又减为一根,离地的高度也开始升高,张琴手中也多了平衡杆。

    1999年初,钢丝绳升到3米高时,张慎文对张琴的训练量开始加大,要求也更严格起来,而这时的张琴已经开始爱好上了走钢丝。因此,一天练上3-4个小时,她也能挺过来。

    同样让张慎文高兴的是,张琴天赋很高,平衡能力很强,进步非常快。

    1999年3月,才3岁的张琴已经有了大的突破,张慎文决定让她更进一步。经过与张慎平的商量,张慎文作出了一个让张琴害怕的决定。那一天,张琴到训练场上准备走3米高的钢丝,却没有看到钢丝在哪里。张琴问伯父绳哪去了。张慎文告诉她:你的目标已经不是3米高的练习绳,而是那里———张琴顺着伯父的手看过去,那是为大人表演而架设的很高的钢丝,在小张琴看来,那根钢丝绳就像架在天上。

    张琴心里害怕极了,这么高,怎么走呢?张慎文知道侄女的心思,对于走钢丝的演员而言,都要过这一关。张慎文没有同情侄女,而是将侄女带到20多米高的铁塔下。因为他知道苦练一年的侄女天资聪颖,已经有这个能力了,现在缺乏的只是胆量。而对胆量的培养,张慎文有着他“残酷”的方法。

    在铁塔下,张慎文让张琴坐在一个铁篮子里,张琴双眼望着伯伯不愿上去,张慎文却说不怕,在上面是一根钢丝绳,在地上也是一根钢丝绳,你可以一样地走。

    小铁篮载着张琴被拉到了铁塔上的表演平台上,系好保险带,拿好平衡杆,张琴却始终不敢迈开半步。为了锻炼张琴,张慎文命令在上面的演员用单车载着张琴在钢丝绳上来来回回走几次。

    张琴虽有些适应,但一回到平台,就死死地抓住铁塔栏杆,坚决不肯走。张慎文见此,只好拿出“撒手锏”。他知道侄女是怕从高空掉下来,因此必须让她明白掉不下来,打消顾虑,她才能迈开步子。于是张慎文再次命令用车带她上钢丝,到中途故意将她推下绳。张琴一声惊叫从20多米高处往下掉,但保险绳吊住了张琴。当张琴被“救上”来后,刚刚站稳,又被故意推下来……如此反复到第三次,张琴已经不再惊呼,她终于明白,自己摔不下来。

    摔过三次后,张慎文并没有再让她走钢丝,而是与她讲起了道理:上下高矮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能大胆地走。

    连摔几次,张琴似乎明白了伯父的苦心和用意。第二天,张琴被吊上去,张慎文只要她走2米。第三天,走4米……

    1999年4月,张琴已经能自如地走在20多米高的钢丝绳上了。张慎文决定让3岁的张琴当主角。

    1999年5月1日,在山东济南的大明湖上,两个20多米高的铁塔,拉起了跨度为220米长的钢丝绳。张琴身着一套表演服被拉上铁塔,然后从容地走完整段钢丝。仰头观望,3岁的小张琴,如一只燕子一样在高高的天空“飞翔”,人们屏住呼吸,当她走完全程后,大家一阵惊呼。3岁女娃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轰动。从5月1日到3日这三天,观看张琴表演的观众突破16万之多。媒体惊呼大明湖来了个“小神童”,小张琴一下就名噪济南城。

    徒手走钢丝

    张琴的表演让张慎文看到了潜力和希望,他决定要更大限度发挥张琴的潜能。

    张慎文想到张琴之所以能引起关注的原因并不是走钢丝本身,而是年龄优势。张慎文告诉记者,要培养一个拿平衡杆走钢丝的人很容易,15岁以上的人,只要有一些平衡能力,我只用一个星期就能训练出来。因此,张琴必须要有绝活。

    张慎文于是想到了当时没有人采用的徒手走钢丝,即不要平衡杆,靠两手来平衡。

    在外人看来,这只是少一根平衡杆,好像没有多少变化,而事实上,只有内行人知道这一减少使难度骤然加大。张琴的练习要重新开始。

    为了早出成绩,加之张琴年龄也大了一些,因此张慎文对张琴的要求比以前严格得多。在练习徒手走钢丝之时,张琴依然要参加表演,因为她的表演已经成为团里的压轴戏,许多观众就是冲着这个小女孩来了。

    张琴同样有一份孩子贪玩的天性,这样又练习,又演出,张琴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玩。有时,张琴玩心一上来,也有些耍小孩子脾气,不愿去表演和训练。在训练时,张慎文有时也偶尔迁就于她,但在演出时,张慎文却从不迁就,因为怕对不起观众。而小张琴似乎也特别懂事,在她不想去时,张慎文会这样说:这么多观众要欣赏你表演,人家大老远来,你看该不该去呢?

    张琴这时不再说什么了。表演一结束,张慎文就让她放肆去玩。张慎文说:这样只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她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让张琴有个伴,张慎文让自己的女儿张丽与她一起练。

    历时两个多月的练习,张琴和张丽已经掌握了这门绝技,能徒手走钢丝了。

    全新出场的张琴再一次征服了观众。

    六岁要摆擂

    张慎文说,他们流动性很大,每年要走5-6个城市,这几年张琴与这个团队一起走过了10多个省市几十个城市。有时到了一个城市,一遇到学生,是张琴最高兴的事,她的表演让孩子们佩服,也让孩子们崇拜,大家像围着明星一样围着她拍照,有时还要她签名。

    张琴的另一位叔叔张斌说,第一次签名,难为了张琴,她不会写字。

    所以从张琴5岁起,高中毕业的张斌晚上便辅导侄女学习,如今张琴已经能自如地签名了。

    张慎文十分满意侄女在各方面的进步,于是他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准备设一个擂台,为张琴展示才艺。目前,他一边寻找可以搭建擂台的合作单位,一边进一步加大张琴的训练难度,增加张琴的本领。在张琴能倒走钢丝之后,他又设计了新的高难度动作,如在钢丝上转身、脱鞋、换衣。

    一切都在加紧训练和准备中。6岁的张琴如一个“老将”一样渴望着在擂台上一展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