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易患感冒、咳嗽等症,现在尚无特效药物,故医生和家长都喜欢用清热类中药治疗。此外,乙型肝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风疹、水痘和荨麻疹等儿童常见病,使用清热药治疗的也相当多。
根据中医理论“热者寒之”的道理,对感受热邪等症,采用清热的中药治疗,确有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如不十分了解中医的治疗原则,尤其是那些仅略懂点医学常识的家长,认为既然服清热药有效,就一再使用,那就会适得其反了。
有的家长无论春夏秋冬,有病无病,总爱自购清热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菊花、麦冬、青果等,一家大小,人人有份,为的是“清热解毒”。更有甚者,因“清热冲剂”其味带甜,常被作为饮料哄儿童饮用。
不恰当地服用清热药会引起一系列药原性病症,表现为嗜睡、头晕、面色苍白,动则出汗,或睡时多汗,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等。这种病症被称为“清热药综和征”,也是当今流行的“文明病”之一。
对于那些虽受病毒细菌感染,但因体质弱或“热”的症状不明显的儿童,治疗时过多地选用清热药,就会出现上述“综合症”。
儿童为什么会得“清热综合征”呢?中医认为,儿童为“稚阳之体”,清热药既可清除机体内积热,也会损伤处于生长阶段的“阳气”。滥用清热药,会使脾胃受损,无力运化水谷,严重者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对儿童服用清热药一定要慎重。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出现“清热综合征”,也不必惊慌,可请中医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一般使用扶回正益气、补脾健胃的温性药物,如香砂养胃丸之类,可获疗效。但一俟“阳气”恢复,诸征消失后,就得停止服用。否则的话,这些温性滋补药又会走向反面。
(唐啸傅树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