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1月28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阆中演绎电话版《一封家书》  
 


    “通知,通知,仪陇县二郎村1社的张运福,请你十二点半准时接电话。”这是春节前笔者在四川阆中市与仪陇交界的护山乡塘清坝村五社王大林家的“打工电话站”见到他正在通过高音喇叭通知打工者家属来接听电话的一幕。王大林发出通知约20分钟后,张运福来到电话站,中午十二点三十分,他准时接到了在广州白云机场打工的儿子张敏打回的电话:“爸爸,你们身体好吗?”“我身体还好,你妈这几天感冒了,问题不大,家里一切平安。这段时间,村社干部组织我们在修路,过年前路可以修通。我们家少投了10个工,要补120元钱。”“补钱是应该的,过两天我就寄800元钱回家,你老俩好安安逸逸过个年。

    今年春运很忙要加班,但有搞头,我们就不回家了,你们千万要保重身体。”张运福说,电话服务站真方便,儿子媳妇在外打工,随时都可以报平安,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家中有啥事,也可以随时给他们说一声,互报平安,他们在外挣钱也安心些。王大林的“打工电话站”是2000年10月底开办的。“电话站”距电信主线3公里,他投资近5000元。这可方便了仪陇、阆中交界的3个村460多个打工者与家中联系。每接一个电话收费1元,打出电话按国家规定收费,10个月就收回了投资。护山乡共有在外打工者3100多人,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02年12月底,全乡打工人员仅通过邮政、信用社就汇回现金1120余万元。全乡像王大林式的“打工电话站”达12个。一部电话、一只高音喇叭、一台扩音机,就可以开展服务了。最近这几天,各个“电话站”可热闹了,从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此起彼伏,有报回家日期的,有不回家的打工者拜早年的……上图为张运福正与远在广州打工的儿子通电话。(梁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