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某地入股兴企的热潮中,有一批外出打工回来的打工仔,高兴地将一笔笔资金入了股,并说:“今后我们可是自己家乡企业的打工仔了!”然而负责办理的人却说:“你们再也不是打工仔,而是股东郎,是主人翁!”打工仔,变成了股东郎,变成了主人翁,这不光是名称概念的更换,更是人们意识观念的更新。近些年来,人们已习惯于以“打工”自诩,意思是说自己是为别人干活,谈不上当家作主待遇。话中不无谦虚,但也有揶揄。可是,随着党的十五大肯定的股份制经济的进一步崛起,纯粹意义上的打工者越来越少了,一批又一批的入股者、持股者理所当然地以股东的面貌出现在企业里,活跃在社会上。“我入股了!”“我也是股东了!”入股者自己感到充实、自信,世人也觉得他们实在、有为,评价他们时也从“××有多少钱”,发展成“××有多少股、几种股”了。这反映从“资本”这个角度来联系和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新事物了。是的,股东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他们从向企业交纳股金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把自己捆在企业的“战车”上了。赣西某厂股东大会后第二天就接到好几封入股者列举厂里浪费现象的信,董事会一边把信公布于宣传栏,一边着手解决问题,而过去一条书面建议“公文旅行”好几圈后便石沉大海。如今该厂废旧材料回收率已由20%上升到80%,光这一项每月就节支增收十几万元。职工入股后真正找到了主人翁感觉,这与昔日那种“丫环挂钥匙,当家不做作主”的名义和形式上的“主人翁”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看来,资本确是一根无形但却柔韧的纽带,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一“股”就灵,“股”治百病。对股东们来说,资金入了股尚不够,还要不断做到思想也“入股”。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不仅在日常小事上为企业分忧解难,而且在长远方略上为企业出谋划策;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人翁。(郑日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