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常是健康和疾病之间一种中介状态。消除疲劳,恢复身心良好状态,是机体保持健康的必备条件。疲劳的性质和种类不同,恢复疲劳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睡眠消除体力疲劳体力疲劳主要是指身体肌肉劳累。如劳动或参加锻炼或旅游归来,累的感觉就是体力疲劳,此时尽管四肢无力,肌肉酸痛,但精神是非但不痛苦,还颇有几分惬意。科学用脑避免疲劳脑疲劳,不同于运动疲劳,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用脑,引起脑和血流供应不足以及用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以致生理功能的低下。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预防脑力疲劳首先是科学合理地用脑。人大脑皮层各区域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的神经中枢,以司管语言的中枢为例,又分为读、写、视、听四个中枢,以司管语言的中枢为例,又分为读、写、视、听四个中枢,所以学习时如充分发挥这四个中枢,就能协同作战,收效显著,而搞单干打一不仅效果差而且易疲劳。在学习、思考或解决问题时,读、写、视、听、想轮番运用,采取转动兴奋点的方法,使疲劳中枢得到休息。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也是消除脑力劳动的积极方法。加强修养预防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带有较浓厚的精神因素和感情色彩,主要是指强烈而长久的精神刺激而引起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其表现为妨嫉、愤恨、焦虑、精神抑郁、意志消沉等恶劣心理状态。对心理疲劳应立即采取矫正、转移和退化等方法加以消除。讲究心理卫生、加强道德和心理意识的修养是预防心理疲劳的有效措施,所谓心病还得“心药”医。(朱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