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宫阙———江西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令它名气大噪;四川阆中滕王阁,因杜甫的《滕王亭子》诗而使它吸引着四方游人。 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的滕王阁,是一群气势宏大、黄碧灿烂、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于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滕王阁后山上建有玉台观、滕王亭,左上侧摩岩有颐神洞、慈氏洞和历代文人游览题咏的诗刻,前面有一座建造于公元四世纪,早于建阁200多年的舍利石塔(又称佛塔),属省级文物。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旅居阆中期间,游览滕王阁时,写有《滕王亭子二首》。“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古墙犹如竹色,虚阁自松声。”“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些诗句,使阆中滕王阁而声名大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对年久失修的阆中滕王阁,根据历代对其写的诗文进行了拟建、修复。如今的阆中滕王阁比原先的规模更加宏伟,建筑面积达3030平方米,阁园内景色跌宕起伏,亭、阁、廊、台错落有致,是阆中古城北边的一个风景名胜景点。来这里观光的中外游人,登临滕王阁楼,凭栏远眺,阆苑仙境远近山水,尽收眼底,游人无不啧啧称赞。 题图为滕王阁和佛塔,右图为摩岩颐神洞、慈氏洞和石刻。 (敬国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