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体力型民工锐减
本报讯 自8月下旬进入今年的第二次农忙期以来,川内民工纷纷返乡务农,影响了我省以及省外的众多企业的工程进度。在此期间,民工的平均薪水普遍上涨,但仍然出现岗位找人的情况,个别岗位的应聘率甚至仅有2%。
体力型民工锐减七千岗位无人问津
据成都九眼桥劳动力市场统计,进入农忙后,每天进场务工的民工不到3000人,比农闲时减少了一千多人。其中民工减少明显体现在搬运工、装卸工等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上。该市场郭力部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民工返乡后的这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民工的供需矛盾加剧,平均为5个岗位抢1名民工,装卸、搬运、保姆等职业的应聘率仅为2%。
据了解,目前市场方收到的民工订单已达7230多人,但能提供的民工还不到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触动不大工资上扬30%男工不动心
据市场方统计,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不少企业对工资进行了上调,涨幅从20%-30%不等,金额从50元-100元不等。但记者与仍然呆在市场的民工交谈时了解到,工资的上涨对民工的触动并不大,他们大都认为,虽然在农忙时工资有所上涨,但劳动强度也将增大,这种辛苦钱不好赚。
不愿出川千元工资难获女工“芳心”
记者在市场内见到,市场方虽然扯着喉咙向前来应聘的女工们介绍出川务工待遇如何优厚,但她们始终不为所动。郭力部长告诉记者,近日来,某知名川外企业委托市场招女工400名,学历要求仅为高中,而工资待遇开到了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每月1000元。但几天下来,愿意接招的女工仅有30多人。“丈夫下地辛苦,我们作为老婆也要回去操持好家务,出了川就不方便了。”一位拒绝了高薪的农村妇女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