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是重金属之一,是一种有毒元素,不应存在于人体内。它是人体多系统、多亲和性毒物,对胎儿至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潜能发育等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铅毒放倒百名学子
2004年3月15日一早,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孤山子乡沙坡峪村沙坡峪小学学生来到学校后,发现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的怪味。刚上了两节课,就有同学说头疼、肚子疼。老师让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举手,然后将他们送往遵化县医院。一部分学生经过输液、化验和吃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因医院不肯告诉得病原因,一些家长怀疑是铅中毒,所以带着孩子来到北京,随后住进朝阳医院。
3月20日,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公布对住进该医院学生的化验结果:35人血铅含量超标。分析认为这是环境性铅接触导致的,因学校附近建有一家铅合金冶炼厂,空气中含有铅粉尘。事发当天是阴天,气压较低,烟尘易积聚而不易扩散,也可导致空气中铅污染浓度偏高。
铅无处不在
随着都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铅污染已不再是职业污染,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污染源和危险因素。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上来看,每天喝的自来水可能来自含铅水管;含铅罐头食品、松花蛋等也许是饭桌上的菜肴;温暖的居室可能涂了含铅油漆;走在街上无时无刻不在吸入空气中的铅尘;被彩印颜料扮靓得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儿童玩具、儿童食品包装、儿童读物等,这些都可能含有铅。在我国,大量使用含铅汽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从2000年1月我国不再生产含铅汽油,但由于以往含铅汽油的使用,汽车尾气所排放的大量铅,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仍将长期存在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工业铅排放也是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乡镇工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工业铅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扩散。有很多的个体加工户为了眼前利益,在家中办作坊,加工废旧电瓶、蓄电池,造成家庭环境中严重的铅污染,致使人铅中毒。
铅危害人体
铅是重金属之一,是一种有毒的元素,不应存在于人体内。它是人体多系统、多亲和性毒物,主要损伤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和血管等。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很高,在同样的环境中,儿童容易出现铅中毒,成人却安然无恙。而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是很大的、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危害是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由于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而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发育完善时期,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力最为脆弱。而且,铅对儿童的智能损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专家研究还发现,儿童血铅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儿童的体格生长也往往受到铅的影响,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高血铅儿童的身高往往低于正常儿童。此外,儿童铅中毒还可导致贫血等。
铅中毒表现
铅中毒令人担忧,因为铅危害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这种危害可潜伏较长时间甚至若干年才出现,以致很多人对铅污染认识不足,未予重视。现在所说的儿童铅中毒是一个亚临床中毒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100微克/升时,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就已经产生了危害,但不一定出现家长或医生可以看到的特异的临床表现。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情况,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便秘等。只有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200微克/升或300微克/升时,才有可能出现明显的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或神经系统表现。
婴幼儿和儿童对铅的反应十分敏感,其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成人一般接近10%,而婴幼儿的吸收率可高达53%以上,约为成人吸收率的5倍,而排泄率又比成人低。再者婴幼儿学步及玩耍时常常爬行或以手扶墙,以及喜欢把手和把能抓到的物品放入口中,这种手———口接触频繁的行为特点,导致了儿童特别是1-4岁的孩儿较成人更易成为铅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从而形成累积性铅中毒。铅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由于铅中毒是铅逐渐在人体内蓄积导致的,所以慢性铅中毒多于铅急性中毒。
急性铅中毒多因生活在铅污染严重如冶炼厂、蓄电池厂、氧化铅厂、拆船厂、蓄电池回收厂等铅作业工厂附近的环境,或误服大量含铅的物质如服入含铅药物及含铅的锡壶装的酒等所致。中毒者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头痛、骨痛,失眼;重者可致抽搐、昏迷,还可有肝中毒、黄疸及发生溶生性贫血、消化道出血致排黑便等。
慢性铅中毒因铅有蓄积性的毒性,经常少量的吸入,不会很快发病,而在较长时间或若干年后才逐渐出现中毒症状。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胃口差、恶心、呕吐、头重、易疲劳、体重减轻等。中期表现为四肢和关节钝痛、腹痛、肌肉麻痹,经常呕吐,贫血等。后期表现为频繁呕吐、神经麻痹、手足功能失调,甚至抽搐、昏迷等。
铅中毒表现在婴幼儿身上,可出现烦躁不安、倦怠、嗜睡症状,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此外,还表现出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贫血、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及便秘、失眠等。中小学生体内铅元素过多,则多会出现发育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异常等,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脑瘫,导致终身残废。
防范铅中毒
铅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铅”世界里。事实上,铅中毒和铅暴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由于铅中毒多为慢性,初期症状不大明显,未能予以重视,到中、后期才有所注意,因而往往造成诊断及治疗的延误。因此防范儿童铅中毒,当防重于治。那么,应采取哪些方法防范铅中毒呢?
●从小做起,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的手,勤剪指甲。
●纠正儿童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玩具、钥匙、金属拉链和其他异物的不良习惯。
●凡是小儿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文具,或易舔到的家具均应定期擦洗,以洗去表面的铅尘。
●购买儿童小食品、文具、玩具、读物、衣物等,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鲜艳的色彩。
●用食品袋尤其是一般常用的塑料袋盛装食物时,要防塑料袋上的字、画或商标与食品,特别是酸性食品直接接触;避免使用陶器或内部绘有花纹的瓷器盛装食品;改掉用报纸包装食品的不良习惯。
●儿童用的餐具切勿从街边地摊上购买价廉质次的陶瓷产品,内部花纹图案应选浅色或白色的,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切勿用水晶玻璃杯给孩子使用。
●每天早晨用自来水时,应将水龙头拧开2~3分钟,将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掉,切不可用早晨自来水管道中的前一段自来水为孩儿烹饪食品。避免食用或饮用家庭供洗澡用的热水管中的水。
●不要带孩子在车流量大的马路、街道上和铅作业区附近过多停留、散步。位于公路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经常用湿抹布擦去灰尘,居室中的食品和奶瓶的奶嘴要加罩。
●在有婴幼儿的家庭里,最好不要在墙面和地板上喷塑或涂油漆,平时也不要让婴幼儿接触涂喷鲜艳油漆的玩具。
●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家长,下班洗手、洗澡,进屋前更换工作服,以免将铅尘带回家。即使工间给小孩喂奶,也必须认真彻底洗手并更衣。
●注意营养导向,定时进食,因为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会成倍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如果缺乏这些元素,铅的吸收率就会增加。因此,小孩应少吃或不吃含铅量较高的食品如松花蛋、罐头食品、爆米花等;多吃富含钙(如乳制品、豆制品、动物骨骼等)、锌(如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铁(如动物肝脏、血和肉类、蛋类等)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瓜果等。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洗净,能去皮的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
●儿童应定期进行血铅检测,当血铅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血铅值的安全范围是每升100微克),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进行驱铅。
(副主任医师华平主治医师曾鹏)
|